本文转自:舜网
从一开始的“领命”到内心深处的“自觉”,从“碎片化思考”到“系统性整合”,从“做减法”到做好“加减题”……“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如何躬身入局,找到本校的落地路径?这是一道检验校长育人智慧、教育情怀和使命感的必答题。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越来越多的校长对“双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思考与实践也在引领着“双减”走向“优化”和“精准”。
这期间,各学校推进了什么样的政策,上演了怎样的“破与立”的故事,又发生了哪些“大变化”?让我们跟随几位校长的视角,了解“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寻找“双减”一年后“加”“减”之问的答案。
从“领命”到“自觉”
“加”与“减”齐头并进
“一年来,‘双减’政策带给我的最大变化,是将对教育的碎片化思考转化成系统性思考,对政策的理解也由‘认可’到‘深入其中’,再到‘发自内心、由内而外地主动执行落实’。”提及“双减”政策,山东省济南砚泉学校校长颜世民这样说道。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在“减”的过程中,砚泉学校积极在做“加法”。
“学校给出的是‘一减两提三增加’的举措。”颜世民表示,“一减”是指减少作业负担,“两提”则指提高课堂质量、提升作业质量,“三增加”指的是增加社团课程、劳动课程、生活实践。具体而言,学校设置基于学生主体的“生本”课程,以多彩、普及、有效为原则,开设理想声音研习社、绢印版画、星点绘画、小平实验室创客、木工坊等14个社团,并基于对学科的研究开展以学科为本的“科本”课程,在延时服务中增加语文、数学、英语趣味课本剧的排演以及各学科趣味探究游戏。
“‘双减’推进的过程是破立结合的,在不断的探索中走向深化。刚开始只是做减法,但缺少有效的抓手。慢慢地找到抓手了,就开始思考加什么、怎么加的问题,各项政策也越来越精细。”颜世民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的教育职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角色定位、培养目标,还是教育生态都发生了改变。要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要构建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教育新生态。”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校长杨兴永表示,学校在课业负担上做减法的同时,还努力在教学方式、作业设计、服务能力、课后服务体系构建上做加法。
通过思维生长课堂的构建,甸柳一小将教的方式由“传统的传授”变为“现代的体验”。在作业设计方面,学校将作业设计与课前、课堂、课后等教学环节紧密关联,并分基础、拓展、培优三个层面分层布置作业。此外,学校将学生的作业能力培养纳入课堂教学,让作业改革更加深入。
学校12类、30多种“生长+”课后服务课程,惠及多名学生,成为学生发展的又一沃土。“‘双减’时代呼吁学校回归教育本质,修炼内功,真正走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加还是减,最终都是为了守好教育的主阵地、构建学校的教育新生态。”杨兴永说。
“‘双减’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求高质量,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在济南市市中区汇诚小学校长张绪昌看来,“双减”落实的着力点不能仅放在作业、课后辅导的优化上,这将难以达到“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双减’背景下的改革路径,必定是基于学校办学脉络、整体化推进的系统变革。
“学校各级校本研修都秉持‘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成果’的理念,以问题的剖析与解决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张绪昌说。
围绕“全面发展”这一核心
学生体验更多样成长更立体
“都说‘双减’是减负担不减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我想还是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济南市景山小学校长韩广玲表示,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在作业设计上下了大功夫,并专门制定了如何规范作业的制度,“在学校后期发起的追踪调查中,98%的学生在学校就能完成当天的作业,这便从时间规划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了基础。”
为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富、有趣,景山小学还在“第二课堂”开设了田径、排球、网球、足球、古筝等19个班,并开设了拓印、剪纸、古琴、篮球、排球、足球、萨克斯等47门选修课。
现如今,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视成为所有校长的共识。在推进“双减”的过程中,他们的育人目标愈加清晰,对学生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在课后服务体系的设置上,学校致力于更多彩的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样的体验,实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学校除了做好减负提质外,还开展了基于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项目化学习实施路径研究,进行学科、跨学科、学校活动的项目探索,通过各类项目化学习,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塑造核心素养。”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校长李雅表示。
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校长孙镜峰介绍,学校将延时服务与学校“基础+”五育课程体系有机融为一体,设置了模块化、体系化、多元化的课程套餐,开设了课业辅导课程、小特色课程(指作业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学校面向接受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开设的百变魔尺、魔方、七巧板等益智课程,简称小课程)、大特色课程(指针对学生缺乏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救自护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开设的一系列课程,如食育课程、洗衣收纳课程、消防训练课程、自救自护课程、美育课程、阅读指导课程、机器人课程、无人机课程、足球课程、篮球课程等),让学生的在校生活大大丰富。
“从‘分数本位’到‘健康本位’‘素养本位’,‘双减’政策颁布的背后,蕴含着国家对于教育治理的逻辑转型、学校功能的回归与升华、教师本位的落实与强化。只有教育者育人观念转变,才能还给孩子和学校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李雅表示。
此外,为让学校的教育生态更有活力、更有质量、更有可持续性。很多学校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将配餐和延时服务纳入工作量考核,以提升教师的积极性。济南第二十七中学将发力点聚焦于教师专业提升和作业减负两个方面。出台了《学术积分办法》,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的书、开一堂研究课、做微课题的研究,“减负是给学生减负,对于教师来说,其实是有了更高、更加专业的要求。学校从专业阅读、专业研究、课堂研究等方面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研究素养,‘强内功’就是为提升课堂效率打好坚实的基础。”济南第二十七中学校长张涛表示。
学生更爱笑老师更爱“研”
校长眼中的学校悄悄在改变
“孩子们爱笑了,状态也好了很多,精神上明显放松了,特别有生机。”每周的“校长有约”,让张涛看到了“双减”一年来的学生变化。
同样,韩广玲通过对学生的摸底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停掉了学科类的校外辅导班,放学后上辅导班成了极少数学生的选择。而不上辅导班的学生因为睡得充足,上课时精神面貌明显更加良好。此外,在学校开展的二十四节气活动中,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各类亲子项目。“这个活动不是强制性参加的,但是绝大多数家庭都能积极参与,这说明他们有了更充裕的时间,也有了更优质的亲子陪伴时光。”韩广玲说。
通过交流,校长们表示,一年来,他们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作业和课外辅导班少了,课程内容更丰富了,课外活动更多彩了……各学校从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减负提质,为孩子健康成长赋能。学校从过去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的课堂变成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