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可以充分释放人潜在内心深处的焦虑、愤怒、抑郁、悲哀等不良情绪,从而告别孤僻、减轻压力、身体紧张,慢性疼痛和抑郁情绪,使心理创伤等心理障碍起到促化分解和消除作用。

舞动——可以平衡心智,改善物我关系,助人建立自知、自信、自主能力,增强社会认知、界限感和沟通能力,与他人和社会建立积极有效的关系,从而提高个人体态、自我意识、注意力和交际能力。

8月29日下午,景山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邀请沐悦心理舞动治疗师杨莹在钟鼓社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身体与心理”的讲座及舞动团体减压活动,为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们带来了一次用身体游戏的方式探索内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及与外部世界如何建立良好连接的新鲜有趣的体验。

讲座中,杨老师提到“身体健康脱离不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离不开身体健康”并用案例说明,它们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没有单纯的心理疾病,也没有单纯的身体疾病。随后杨老师向大家介绍,作用于心理的舞蹈疗愈方式与单纯体育锻炼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艺术性、创造性和表达性。

“艺术之所以可以疗愈心理,在于不是每个人都能详细、深入地表达出困扰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并不能透过语言表达出来,但情绪不会消失,只是被压抑在了身体里。那些隐藏的情绪,没有获得抒发,成为日后情绪爆发、关系破裂、家庭纷争的导火线。这时也许艺术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创造性表达来抒发也安抚自己的情绪。”

讲座最后,杨老师表示,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舞蹈疗愈的方式唤醒身体智慧,找回沉睡的自我,并记住最重要的原则:不评判,大胆尝试,觉察身体和自我,在舞蹈动作中和自己的内在相连,没有固定模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

舞动环节刚开始,大家的舞动都有些拘谨,感觉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方式是极其陌生的,甚至有些抗拒的。在杨老师的鼓励和身体动作的引导下,从慢慢的热身到不同的主题游戏,每个人的身心都逐渐放松下来。

随后杨老师给出“身体画圆”的主题活动,让大家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画圆的方式来舞动。大家在欢快的音乐中,探索着身体各部位,尝试着各种画圆的可能性,去打开身体潜能,打开思维方式,并让身体和内在有所连接,纷纷呈现出自身的创造力,并在别人的动作中探索出新鲜的模式。

最后,大家在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舒服的姿势进行了放松,为本次舞动画上了完美句号。

“舞动不是舞蹈家的特权,舞动的魅力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寻自己、呈现自己、体验当下、放松身心。”杨老师说。

通过此次“身与心”舞动减压心理讲座,参加活动的社工和居民们在挖掘身体动作中不断突破自身创新的潜力,学会了用身体表达情感,收获了在各种日常关系中灵活转换处理的能力,收获了繁忙生活中心灵与身体双重的放松和减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