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国滑冰协会主席、原中国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来到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为落户石景山区的“体教融合·植根计划”首个实验基地授牌,并现场发布了计划内容。活动中,李琰每每以“老师”自称,她说:“我更喜欢‘老师’这个称呼,因为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特别是当面对一群孩子和一个专业的时候,‘老师’的本质和能力就会全部彰显出来。”
李琰曾是竞技场上的“老师”,如今她在更大平台上为中国滑冰出力资料图新华社
“体教融合·植根计划”包含了人材培养、赛事平台、科研精英以及金融科技转化四个体系。中国滑冰协会希望借助这四个相辅相成的体系,通过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协会和社会团体合作,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治理综合体。李琰表示,在前期帮助石景山区将名体育教师培养成为滑冰指导员后,现在这些老师所在的学校都成立了运动队,而首届全国滑冰小学生校园联赛今年就要在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举行,明年参赛省市自治区将扩大到32个。“让大家练后能够参赛,孩子们既没有离开学校,也没有离开父母,在这个体系下面还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强壮身体,磨练意志,这应该是个很科学的体系。”李琰说,“将来孩子们只是在选择上大学或是去省市队、国家队的这四到六年会分流,但最后肯定还是会合在一起,成为裁判员、教练员、管理者,甚至是科研人员,再反哺最基层。这个小循环会让我们的体系越来越完善,让我们的方法越来越有效。”
在李琰看来,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初期,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但问题就是经验和借鉴,可以让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体教融合·植根计划”就是中国滑冰协会通过大量调研、探讨实践找出的发展思路。“我这一辈子就是‘老师’了。我这一辈子应该也离不开自己热爱的冰场了。”她说,“如果我是一个‘老师’,我能管班里的二十个人,但如果我是一个滑冰协会的负责人,我能够改变一个体系,能够改变很多孩子,解决很多我们面临的难题。所以我更希望借助现在这个平台,把各种体系去搭建好,让这个项目能够真正良性运转。”
担任中国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时,李琰的成功和业绩可以用金牌来直接衡量,但如今变换身份角色,转换“战场”后,虽然仍在为中国的滑冰事业努力奋斗,李琰又该如何来衡量自己的付出与成就呢?“过去几十年我都是以金牌来定胜负,但我觉得现在这个工作的意义更大。”她说,“虽然我不能马上看到金牌,但我能够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能够看到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时天性的释放,看到他们摔倒后再爬起来的那股意志力,也能够看到他们每天训练的辛苦,这不是每四年一次的胜利,虽然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前人裁树,后人乘凉’,但我相信在中国滑冰协会的带领下,我们的科研团队、专家团队和社会力量一起,一定能够共同打造一个好的现代体育运营模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