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比较突出的感觉就是出门越来越方便,哪儿哪儿都干净整齐,乱哄哄的路口越来越少了。”

家住苹果园一带的李先生说,不堵不挤,让他更喜爱自己住了30多年的这个地方。在景阳东街、老古城、鲁谷大街等多个区域,记者听到了相似的声音。

近年来,石景山区一直把交通疏堵当作“为百姓舒心”的重点来抓,始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完善与创新相结合”,充分运用“整合”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不断在深化道路停车改革、规范共享单车管理、治理快递车辆占道分拣等方面精准施策,为给居民营造更舒心的宜居环境不断努力。

研判居民需求,创新交通管理方式

石景山区根据“空间转换”思维,创新“借道左转”交通方式,即将东向西方向桥区内侧两条车道调整为两条西向北的左转车道,并通过加装信号灯、物理隔离设施、施划地面引导标线等措施,最终通过车道增加达到疏堵缓堵效果的一个创新。

王贵彬/摄

最先实施借道左转的路口,位于莲石路莲芳东桥下。年的一个早高峰,路口西向东方向拥堵,车尾快排到了莲芳桥。这时,一位着急的母亲满头大汗地跑向正在执勤的交通民警求助,说孩子眼睛被剪刀碰了,医院。但孩子爸爸的车辆困在路口西侧,已经20分钟了,还没能通过。于是民警尽全力放行西向东方向的车辆,让孩子爸爸的车辆在最短时间内医院。事后这位一线民警将情况汇报给交通管理部门。经研究,最终改造出全市首个“借道左转”的路口。改造后,单个信号灯周期可多放行近20辆左转机动车,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

在鲁谷西街与政达路交叉路口试点“路口行人全向通行”,也是充分了解当地人群特点和需求后的一个创举。该路口紧邻万达商城、万达嘉华酒店、CRD银座、北方中惠国际中心等楼宇商厦,人流、车流密集,管理难度大。为规范人车通行秩序,减少行人二次过街和人车交叉,石景山区经反复研究、论证后,通过施划交叉人行横道、增设斜角对向信号灯、设置语音提示装置、增设右转相位灯等优化措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过路口,受到了附近群众广泛好评。

何建良/摄

今年,原先在苹果园南路试点的内嵌式停车泊位也被推广开来。所谓内嵌式停车泊位,是将原有紧邻路沿的停车位移至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也就是将停车位与非机动车道调换了位置。同时在停车位两侧各设置50厘米安全区,确保车位内车辆开关车门不影响相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近来,时代花园附近新增内嵌式停车泊位个,又打造了区域慢行试点区,进一步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停车和出行需求。

治理乱停车,深挖停车资源

石景山区通过腾退土地再利用、闲置地块挖潜,不断扩充停车资源。年,围绕新建功能区及部分居住小区周边,共新增停车位余个。八角南里停车楼、军达2号院停车场都是在停车位紧张的居住小区周边挖潜建设的停车场,最大程度缓解了周边居住小区的停车难问题。

8月26日,石景山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当代商城对面、行人过街桥下的乱停车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最终安装阻车桩50个,对外来车辆与桥下空间进行了彻底隔离。

此外,今年石景山区还加快了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周边的停车设施建设。这一区域的停车场建成后,既能提升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为打造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夯实基础,也能在节日期间为八大处景区的游客提供停车服务。另外,持续对接一些停车难的小区的产权单位,力争获得更多的空间开辟临时停车场,缓解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赶在开学前,学校周边的停车空间得到了部分拓展。比如,将京源学校小学部接送学生的车辆引入景阳大街停车场,将外语实验小学接送学生车辆引入首钢篮球馆体育场。这样既规范了学校门前交通秩序,保证了门前道路畅通,又解决了学生家长开车接送的停车难题。

建潮汐车道,缓解石门路早晚高峰拥堵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这条路,经常就是龟速!听说要治理改造,我们都盼着呢!”家住石门南路的赵先生急切地向记者打听,家门口的这条路是不是要开工整修了。

素材图

石门路石景山段全长约5公里,是五里坨地区进出京的唯一主干道。其中,高井路口至黑石头路口路段现状为进京两条、出京一条的双向三车道,早晚潮汐现象明显。特别是晚高峰,经常出现较为集中的拥堵现象,排队长度达一公里左右。

素材图

据统计,早高峰进京车辆每小时辆,出京车辆每小时辆;晚高峰进京车辆每小时辆,出京车辆每小时辆。经现场调研,高井路口至黑石头路口全长米,道路宽度16米,由于东侧是绿地,且还有高压线塔,西侧为高进村,不具备道路拓宽条件。石景山区根据早晚进出京机动车流量不同的情况,计划将现有中间车道开辟为潮汐车道:将现状车道调整为出京和进京方向各一条车道,道路中间设置一条4米宽的潮汐车道。在中间设置三个潮汐车道门架,并加装机动车违法抓拍系统,双向布设摄像头,对潮汐车道违法情况进行抓拍,采用定时控制,00:00-12:00为进京方向、12:00-24:00为出京方向,调整不同时段进出京车道数,提高车道使用效率,缓解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现阶段这项工作已完成公开招投标,正在抓紧推进中。

商业区“微治理”,还步道给行人

“最怕那些骑着电动车上便道的!有了这些矮护栏,把‘电驴子’拦住,我们走着安心多了。”家住黄南苑附近的王阿姨说,小区附近底商门前的步道上,原来经常有非机动车和行人抢行的现象。“底商以餐饮为主,中午和晚上都有好多送外卖的骑着电动车在便道上穿来穿去,看着都悬。”与之相似,八角西街物美门前的便道虽然略宽一些,但大量前来购物的市民将自行车、电动车停放于门前,造成了步道的堵塞不畅。针对这种情况,石景山区本着“宜疏不宜堵,试点先行,复制经验,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在上半年选取了这两处点位进行了“微治理”试点。

一方面,在人行步道上设置了隔离矮护栏,阻断非机动车上道行驶的可能,避免了人车交织现象;另一方面,在路缘石外侧铺设了上坡橡胶垫,使市民的私家车辆、外卖电动车可以方便地骑上去,并停入指定停放区。“其实,我们也怕碰了行人。现在这样,我们的车有专门上坡停放的地方,多好啊!”一位送外卖的小哥说。

用最小的剂量调出了合适的“药方”,有效治理了人行步道非机动车行驶、停放乱象,受到了沿街商户和外卖小哥的一致好评。7月以来,石景山区根据试点工作经验,选取银河中街万达广场西侧进行深化治理。此处两侧步道长期有快递、外卖车辆停放,接送货物,影响行人通行。在治理中,针对外卖、快递、私家自行车施划了不同样式的停放框,并加装了上坡胶垫,最大程度避免了外卖、快递车辆对非机动车道、步道的侵占现象。

多管齐下,规范管理共享单车

针对共享单车停放实际,石景山区因地制宜加大停放框的施划力度,为共享单车规范停放增设“新家”。督促企业采取常态调度与重点调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23个重点区域,考虑共享单车潮汐使用规律,按照三个时间段着力开展相关工作,即早高峰、晚高峰和常态保障。同时,通过统筹调度,加强共享单车企业主体责任。

另外,充分借助“门前三包”机制,倡导企业门口保安员、路侧停车管理员、公共文明引导员等要主动对自家“一亩三分地”范围内的单车秩序齐抓共管,最大限度促进共享单车骑行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研究探索整合现有街面视频资源,为单车管理工作提供“千里眼”。

石景山区通过安排专人巡查,详细记录问题,形成问题台账。针对清运工作中行动迟缓、拖拉的企业,及时委托第三方对淤积单车进行兜底清运,同时积极借助市交通委执法总队的执法力量,对企业违规投放、占压自行车道、严重淤积影响通行的情况进行警告、处罚。

针对万达商圈、京西商务中心、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三处重点区域开展电子围栏试点,利用电子围栏实施“入栏结算”,用科技手段引导市民有序停放。同时,通过蓝牙等技术形成区域性监测与精准化停放的多重管理方式,确保城市重要地段的共享单车规范管理。

在交通综合治理过程中

石景山区部门、街道协同联合

聚焦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一次次梳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不仅完成了一项项疏堵工程、堵点乱点治理

更实现了民之所望、创城所向

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石大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