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
5月13日9点刚过,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40号的“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简称“美后肆时”),像往常一样逐渐热闹起来。诗词爱好者邝岚来到美后肆时准备参加“唐诗共读”讲座,63岁的王女士带着3岁的孙女开启了亲子阅读之旅,书法爱好者、茶艺体验者等也陆续进馆……一到周末,这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更是热闹非凡。5月15日至16日,美后肆时策划推出四合院自嗨节,有“80后”父母带孩子参与亲子文学戏剧,“90后”制作步摇冠饰、体验手冲咖啡,“00后”学跳少儿街舞,还有各个年龄段的市民学习体验陈氏“太极十三式”、拓印、古琴弹奏、布艺制作、盘扣制作、旗袍搭配等,丰富、时尚又精致的活动让市民直呼“很嗨、很过瘾”。
作为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最新实践,美后肆时自年9月全面开放以来,在活动场次、参与人数、主题形式、品牌推广、服务水平等方面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日均客流量约人次,如今已成为东城区的地标性公共文化空间,被市民和网友亲切地称为“北京最欢腾的四合院”。
链接各年龄段人群需求
多元供给重塑特色公共文化空间
美后肆时,因坐落于美术馆后街40号而得名,寓意“四季更迭、四时更新,美好永不间断”。朱漆大门内,两进式四合院古色古香,青砖灰瓦的中式建筑由回廊相连,雕梁画栋京味十足。作为地铁8号线盾构工程腾退后新建落成的公共文化场馆,美后肆时地上一层、地下三层,共有美剧场、美作馆、美食馆、美阅馆、美影馆、美衣馆、美体馆等21个活动空间,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是北京市目前最大的街道级市民文化活动中心。
▲经典合唱团的合唱活动
美后肆时现由优和时光(北京)文化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优和时光”)承接运营,每天早9点至晚9点开放,天不打烊,为市民提供阅读、歌舞、戏剧、国学、艺术、文创、美食、健身等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特色文化体验。
每周来美后肆时参加文化活动已成为家住西城区、66岁退休大学教师何群的生活日常。“我每周几乎都驻扎在这里。不仅喜欢这里幽静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课程和活动主题十分丰富、有趣,服务也便捷周到。”何群作为景山东街舞蹈队队员,从美后肆时开放之初就在这里跳舞,之后还体验了民族舞、古典舞、蒙古舞、拉丁舞等公益舞课,也报名参加过服装搭配讲座、油画体验课、瑜伽课等,到现在还坚持跟随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舞蹈系的马李敖楠学习蒙古舞,也在这里培养起对弹钢琴的兴趣,一直坚持在学。
家住东四六条、65岁的杨光毅老人每周日都会来美后肆时参加关于老北京影像、史料的展览和讲座。中年金融从业者邝岚也是从去年就跟随文雯老师学习唐诗,十几节课下来,她收获颇多。她以老师当天课上讲的唐代李颀的诗句“心轻万事如鸿毛”阐明从唐诗中学到的处世之道。
书法、国画、古琴、茶艺、非遗、歌舞……美后肆时提供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培训等不仅让年长者找到了“心头好”,同时,脱口秀、现代戏剧、服饰美学、有氧搏击、摄影、文创、手作、市集等时尚潮流的玩法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让这个公共文化空间迸发出崭新的活力。
▲日历市集
▲单立人脱口秀公益活动
热爱喜剧的“95后”男生唐立只要看到单立人脱口秀和大逗相声演出都会报名参加;家住东四的女孩小文热衷于古风头饰、团扇、盘扣等饰品制作;家住东直门的“90后”曾俊经常一家人一起来美后肆时,他参加有氧搏击等健身活动,他爱人则带着5岁的孩子迪迪体验斑马戏剧课程……
从垂髫小儿到古稀老人,美后肆时通过高质量、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供给,链接起了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受众。多位市民都提到美后肆时的“不一样”和一票难求,感慨“家门口有这么个文化中心是件幸福的事”。在他们眼中,美后肆时不同于传统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热闹、时尚、有活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趣味。何群还特意去自己所住的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希望工作人员能来美后肆时看看,借鉴这种模式。
美后肆时的成功离不开运营团队的付出。优和时光团队将自己定位为“城市公共文化运营的探路者”,已运营东城区角楼图书馆多年,将其打造为颇具京味儿的图书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专业化运营服务体系。“在空间定位上,我们会针对每个空间的建筑风格、地域特色、周边人群需求等赋予其鲜明、个性的属性。”优和时光团队负责人卢秋平曾是一名媒体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痛点和难点有较深刻的了解,她坦言,“按照‘把美后肆时打造为兼具多元化、场景化和文化内涵的全民美育平台’的目标,我们从空间设计、空间运营、活动策划、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规划。”
▲四合院市集
在活动内容策划方面,为了更好匹配群众需求,美后肆时注重策划的“换位思考”,力求做到板块化、主题化,注重提供场景式特色化文化体验服务,策划“肆时韵味”“肆时风味”“肆时趣味”“肆时美味”四大板块群文活动,并推出四合院单身青年节、四合院萌娃节、四合院音乐会、四合院戏剧节、四合院超龄儿童节等15项特色品牌活动。同时,在运营过程中,美后肆时充分考虑各年龄、各职业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分时段、精准化的文化体验内容。
以跨界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化运营效能
▲社区邻里节·毛毡花制作体验
“尽管街道一级市民文化中心的社会化运营,客观上服务半径更小,更便于开展精准服务,但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较大的运营规模和体量还是给运营团队带来了很大挑战。”卢秋平坦言,美后肆时项目团队仅有13人,以“90后”为主,为保证天早9点至晚9点的正常开放和运营、满足政府一年场公益活动的考核要求,优和时光极大发挥社会力量资源优势,招募志愿者、兼职人员及实习生,构建起集场地、活动、用户、内容、品牌运营于一体的运营体系,实现了活力文化空间“从有到优”的转变。
“美后肆时的运营理念和模式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的乘法效应。”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尹寿松表示,以跨界思维充分挖掘优质文化资源、拓展服务力量,把社会化触角伸得更远,同时他们的服务理念跳出了传统的方式和内容,更贴近生活、更时尚新潮。卢秋平介绍,美后肆时有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与多家文化机构、多位文化讲师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文化资源储备,以开放、共建、共创的理念,形成内容共创、共建的生态共同体,保证了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多元化,为公共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美后肆时的合作机构不仅有人民出版社、团结出版社、中国戏剧家协会等老牌文化单位和机构,还有斑马戏剧、大逗相声等新兴文化团体。许多合作的讲师,如东城巧娘协会布衣讲师贾玉玲、初岸文学主编文雯、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勾超等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粉丝。文雯老师从运营角楼图书馆开始就与优和时光合作,她坦言,这种合作模式灵活、有新意,可谓群众、运营方、讲师三方受益。
“五一”期间为期3天的四合院玩家趴,美后肆时联合近50位摊主搞了一个手工市集,四合院自嗨节则与20余位讲师联合发起,大大激发了社会力量的活力,还曾联合主办单立人脱口秀公益活动、三联生活方式大会等,提升了美后肆时的品牌影响力。
不仅如此,为支持高效率运营、提高用户使用便捷度并进行大数据管理,美后肆时从筹备运营开始就定制研发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