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得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313113/

年7月29日12时30分,邓小平同志夫人卓琳女士病逝北京。次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处隆重地送别了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那是一场让二十一世纪的新世界感到遗憾的哀悼。

一、投身革命,拒绝结婚

16岁的卓琳在考入了北平女子中学后,便决定独自一人在外生活。之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她成功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还因此收获“云南北大第一人”的赞誉。

在那个男子读书居多的年代,卓琳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毅然选择了投身理工科的道路。

她本希望通过实业救国,但现实还是打破了她美好的幻想。

年,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的对华战争。

北平的沦陷,让卓琳无法再安心学习。

为了不当亡国奴,她选择投身革命的先锋队,在几经周折,长途跋涉了近七天七夜后,她来到了延安。

在延安,卓琳进一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一个单纯追求进步的女大学生,逐渐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

卓琳高材生的身份和对革命的热情,让领导对她颇为看重,专门把她调到延安保卫处接受培训,准备派她到日本占领区搞地下工作。

恰巧当时红军的三大主力,陆续在延安集结,担任八路军师政委的邓小平同志也在其中。

那时候去延安参加革命的女同志不多,邓小平在工作之余去了一趟保卫处,对正值大好年华的卓琳一见钟情。

邓小平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与她结婚。

可是卓琳除了知道他是个干部外,其他一无所知。那时的她还有着一种知识分子的眼光,希望自己的伴侣也能是一位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

卓琳女士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我朋友告诉我,有个工农村干部想和我结婚,来询问我的意见。我一听,连忙摇头拒绝,而且当时我还很年轻,一心都放在努力工作上面。”

然后,卓琳女士还给朋友讲起了笑话:“两个人晚上沿着延河看月亮,那个女的说,你看这个月亮多漂亮啊,他的丈夫就说,有什么漂亮的,看不出来,在延安就传为笑话了。我结婚可不能找这样的工农干部,我要找就找知识分子。”

所以面对邓小平两次托人说媒的事,她都拒绝了。

二、“我觉得这人可以,他有知识”

邓小平虽然被拒绝了两次,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找到卓琳,双方进行了两次深谈。

邓小平聊起了他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并且向卓琳抒发了自己对于革命的热烈情感,还描述了革命道路上一系列的艰难困苦。

卓琳女士后来回忆这件事:“我当时知道他大概对我有意,所以他来找过我两次。我仔细听他讲了不少东西,我打心里开始认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那时候起,我脑海里就闪过一个念头,我跟他迟早要结婚……”

卓琳虽然是北大的女学霸,但她还从未有过任何一段感情经历,遇到邓小平这样博学多识的男人,她确实动情了。

“反正早晚都得结婚,和他在一起吧。”

在这种念头的强烈驱使下,邓小平和卓琳二人,最终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前举办了一场淳朴的婚礼。

婚礼上,卓琳女士对邓小平说:“我说话你得听,我算好说话的人,要是你不听,那以后谁听我说话啊。要是你觉得我思想落后了,你可以提意见。”邓小平默不吭声。

卓琳女士又说道:“你看你这样以后相处下去也不行啊,你得说话。”

邓小平只好说:“我这人脾气就这样,你愿意说话你就说,我有意见会提,没有那就不说。”

卓琳女士虽然有些无奈,仔细想想,自己丈夫是个知识分子,慢慢互相就会了解了。就这样,两人携手并进,向彼此的余生奔赴。

结婚之后,卓琳跟随邓小平一同赶赴到了抗日前线——太行山,那时邓小平在师部前线,卓琳在后方总部,担任妇女训练班队长。

两人只有在邓小平来后方开会时才能见一面,卓琳思念丈夫,她年轻而又纯真,内心渴望如同事一样收到丈夫甜甜的情书,可邓小平性格沉稳内敛,做事讲究效率,对于感情略显木讷。

卓琳问他:“你回去以后可以给我写信么?”

邓小平不明所以道:“写什么呀?”

卓琳说道:“写写你的工作感悟呀,你的生活呀……”

可邓小平却不懂其中的含义,回了一句:“行,那我让秘书到时候帮我写,印个几十封,一个月给你发一封。”

就这样,卓琳想要收到浪漫的情书的想法破灭了。

虽然说邓小平没有那么浪漫,但相处的过程中卓琳也逐渐理解了丈夫的工作,默默地支持丈夫。

在太行山指挥抗日的日子里,邓小平指挥八路军第师英勇作战,卓琳则负责后方事宜,夫妻二人共同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三、携手共度,无怨无悔

年,新中国成立后,卓琳担任了重庆市小学校长。当时很多的领导干部领导们都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卓琳不一样,她从资金筹集到选择老师再到招生,再怎么累每一步她都亲力亲为,因为她深知再穷再苦也不能苛刻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

年,邓小平被调回中央工作,全家人也跟着来到了北京,迎来了邓小平一生中最忙碌的十年。

那时候邓小平的工作强度极大,每天都要静心思考如何建设新中国,为了缓解丈夫的工作压力,卓琳选择担任他的秘书。

在生活上,卓琳给予邓小平无微不至的照顾。邓小平时常操劳过度,需要安静的休息环境,卓琳就定下家规,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吵闹。

有时候,邓小平遇到工作上的麻烦,卓琳就会拉上他们的孩子,一家人坐在一起散会儿心。

邓小平烦闷的时候爱抽烟,卓琳坚决不许他这样糟蹋身体,要求在家不允许任何人抽烟,尤其是不能当着邓小平的面抽烟。

在工作上,卓琳自己打扫出一间小办公室,专门将邓小平看过的文件分类摆放,自己一件一件地登记,然后整理成册。

卓琳后面回忆起那段时光感叹道:“那时候,他算是所有中央领导人中最忙的人之一,每天都会有数不完的文件要批阅。我就负责帮他整理,等整理好文件后,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就得骑着小三轮,把这些文件送往中央办公厅机。那时候,我上交的文件最全。所以当时中央存档的文件,用的就是这一套。”

直到现在,卓琳上交的那些批阅文件大多还保留在有关的档案部门。

邓小平在中央的十几年,所有的衣食起居,甚至是工作时间,都是由卓琳亲自安排的。她始终充满热情,无怨无悔。正是有卓琳在背后的无私付出,才成就了邓小平后来的丰功伟业。

四、斯人已逝,哀思如潮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稻谷仓库胡同里,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庭院,那里是卓琳女士的家。

年,卓琳女士逝世隔天,巷门口驶过几辆载着花圈的汽车,把朴素的庭院摆满了写着挽联的花。

闻讯的邻居路过的时候,并没有急着离开,反倒是停下来发自内心地悼念起来。

庭院隔壁的一位老太略带伤感地说:“卓琳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了,没想到就这么离开了。今天下午我看到有多辆车在胡同里来往,带了不少的官兵。询问一下才得知,他们是打算用这些花圈来装饰灵堂。可惜啊,这样平和的老太太,以后没有机会一起在院里闲逛了。”

卓琳女士逝世的头几天,从各地赶来吊唁的人民几乎把胡同给堵死,中央派出大量的警力在胡同的周围警戒,原先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照常进出,如有记者想要进去采访,都必须要出示自己的记者证才可以放行。

卓琳女士的家乡政府,在得知卓琳女士逝世的消息后,随即在当地组织了集体哀悼活动。

卓琳女士的遗像被端正地摆放在拥簇的会场中央,当地的市民自发前往表达哀思,市政府领导小组也全部出席。

8月10日上午7时,卓琳女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如期召开,现场多位中央领导人敬献花圈,集聚了各界数万人自发吊唁,其中大都是她生前一起生活工作过6年之久的河北涉县民众,他们神色悲恸,双手掩面不让泪水浸湿自己的衣衫。

告别仪式的现场,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着卓琳女士的身体,礼堂上方黑底白字的横幅印着“沉痛哀悼卓琳同志”,下方则悬挂着卓琳的遗像。在遗体正前方,摆放着子女敬献的花圈,挽联写着“妈妈我们爱你”。

仪式现场还发放了《卓琳同志生平》,书中给予卓琳女士一生极高的评价:“卓琳同志有着坚定的共产党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旗帜。卓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更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上午10时,告别仪式基本结束,灵车缓缓驶入礼堂大门,身着军服的解放军战士们,整齐划一地抬着棺木走向礼堂外。众人眼含热泪,却也只能不舍地注视着棺木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

11时左右,许多守在外面的民众仍然不愿意离开。他们含泪说道:“真的很想再见卓妈妈一面,虽然她离开了我们,但她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年2月,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享年93岁。年7月,卓琳女士安详去世,享年也是93岁。这对相恋58个年头,跨过了所有艰难岁月的夫妻,去另一个天堂相见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