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吴女士向本报反映,石景山区炮厂小区平房原本有一处公厕,服务着周边余户居民,不过,自从几年前公厕因改造而拆除之后,说好的重建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由于大部分居民都是老人,如厕难的问题愈发凸显,有的老人走到半道就忍受不了内急,有的老人只能用塑料袋在家里方便……“都拆了好几年了,什么时候才能重建啊?”居民呼声不断。公厕迟迟未能重建,问题到底卡在哪儿了?是否有望尽快协调解决?近日,记者赴现场展开调查。
缘起
为安全拆除公厕迟迟未重建
吴女士所说的公厕位于炮厂小区平房二区7排西北侧。没拆之前,周边平房区的居民日常如厕全靠它。
“我今年60多岁了,从我记事起,就有这么个公厕。”一位居民说,该公厕原本是个旱厕,后来经过部分改造,内部加装了冲水装置,硬件设施有了提升,十多个坑位也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除此之外,还有环卫工作人员每天清扫,并且定期抽吸化粪池。
听居民们说,年,这一公厕被有关部门拆除了,原因是时常有污水从旁边的护坡往下渗漏,夏天异味难闻,冬天还会结冰,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此,居民们表示理解和支持。属地街道、石景山区城管委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由于该公厕建设时间较早,出现了化粪池渗漏、地基下陷等情况,于是决定对公厕进行拆除,并选址重建。
不过,当时说好的重建,直到现在居民们也没有盼到。
现状
周边公厕远老人如厕难
“平房区里住的大多是老人,上厕所非常不方便。”吴女士告诉记者,在平房区的南侧、毗邻炮厂小学的地方另有一处公厕,是大家目前所能去的最近的公厕。虽然直线距离有余米,但需要穿过几条巷子,中间还要经过车来车往的马路,再经过一个小广场才能到达。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这一趟下来,差不多得十几分钟。
“我去趟厕所,路上得歇好几回。”一位正在小广场上遛弯儿的老人说,她腿脚还算利索,但从平房区走到这座公厕,也颇感费劲,尤其是还要在憋着的情况下“走街串巷”,就更难受了。“我走到这里至少得20多分钟,过马路还得提着心吊着胆。”另一位拄着拐杖的居民说。
还有一处距离平房区相对较近的公厕,位于旁边的隆恩寺村。顺着居民手指的方向,记者现场测算了一下,直线距离差不多也是余米。不过,这段路有五六米的落差,对老人来说也不“友好”。居民们需要先从一处围栏的缝隙中穿过,然后沿着数十级台阶走下土坡,顺着下坡的道路再走上一段,才能到达公厕。
“年轻人常去这处公厕,我们老人基本没人去,走起来又陡又危险,尤其晚上,黑灯瞎火的,更不敢走。”一位居民说。
听闻记者前来了解公厕的事情,居民们纷纷围了过来,诉说自己的遭遇。“一大早起来,我就得抱着小孙子赶紧往厕所跑,很多时候还没跑到那儿,小孩就憋不了,半道上就拉裤子了。只能又把孩子抱回来换洗衣服。”“遇到刮风、雨雪的天气,根本没法出门,就怕摔着,只能自己在家里解决……”
一些老人告诉记者,有时候遇到内急,公厕又离得太远,他们只能在家里的垃圾桶上套一个塑料袋,以解决大小便问题。不过,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看着志愿者们每天都在桶前辛苦地值守,老人们不忍心,面子上也过不去,不愿意再这样做了。如此一来,这些老人的“方便”问题就更不方便了。
“我家倒是装了坐便器,就是为了偶尔能够在家小便,但是根本没法大便的。我们平房区当时铺设的下水管道特别细,很容易堵塞。”一位居民说,即使家里有条件安装了相关设施,如厕还是非常不便,大家都盼着公厕能够尽快重建。
探因
选址方案有分歧难达一致
吴女士说,早先的公厕拆除后,有关部门曾多次就重建事宜征集过居民意见,还在平房区的显要位置贴出过相关公示,包含选址方案、规划设计图纸等信息。据了解,公示的方案并不是完全原址重建,而是在原址的基础上,向旁边平移了几米。
记者多方了解到,有居民因很早以前在公厕旁的这片空地上种植过蔬菜,所以对公厕选址的部分土地权属提出异议。就在有关各方即将进场施工的时候,因为出现争议,公厕重建就被暂时搁置了。
“这块空地早已没人种菜,一直闲置着,还经常有人不自觉地往这里倾倒垃圾。”吴女士说,有时候垃圾数量太多,甚至会堆到旁边的小路上,她只能不断地反映给相关部门。记者探访当天也发现了这一现象。空地上堆放有十几袋建筑垃圾,还有枯枝落叶、碎玻璃、泡沫箱、旧枕芯等各种垃圾。“如果公厕能够建起来,这里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乱。”吴女士说。
对于公厕的重建、方案的设计,居民们多方奔走呼吁,但施工始终没有进展。“我们也不是提什么过分的要求,明明是原本就有的公厕,而且大家也有实际需求,为什么拆了就不给建了呢?”有居民说。还有居民建议,在做好防渗漏的前提下,公厕能不能原址重建。也有居民提出,就算选址方案存在分歧,能不能相应做些修改,剔除争议部分,把公厕建得小一点也行。“哪怕先建个临时厕所,先暂时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也行啊。”
属地五里坨街道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该公厕拆除改造前的协调会上,各方曾明确,应由产权单位负责选址新建公厕,区城管委提供资金支持,区环卫中心具体负责建设并进行后期管理和维护,街道负责旧公厕的拆除并协助做好相关保障工作。在重新选址受阻后,街道也曾多次参与协调沟通,不过,目前是由产权单位与区城管委在共同推进这一事宜。
石景山区城管委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公厕迟迟没能重建也很着急,目前仍在协调、督促各方解决此事。至于公厕的选址方案是否会改动,以及能否暂时建立临时公厕等问题,他们会继续与街道、社区及产权单位进行沟通。
产权单位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规划方案中公厕所在空地的产权属于他们,不过,目前他们已经进行了社会化管理,具体工作应归属街道负责。至于公厕如何重建,怎样选址,也应由街道、区城管委来协调。该负责人表示,一旦有关各方协调好了之后,他们会积极配合建设。
记者手记
请让老人体面地如厕
一个公厕重建,居民们盼了将近5年。时间一天天流逝,居民们的年纪也在一天天增加。平房区里住的老人不少,都说“人老腿先老”,上了岁数的他们,行动起来不再那么利索了,最近的公厕哪怕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但对老人们来说,却要走上十几分钟。尽管附近有两处公厕,不过,在跟随老人体验过一次颇为坎坷的如厕之路后,这份不便更让记者感慨。说起自己的应对“招数”,多位老人也很是不好意思,有的说,走到半路憋不住的情况经常存在,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有的说,在家里临时用塑料袋也能救急。
公厕重建,不仅仅是方便与否的问题,更关乎老人的体面。公厕重建搁置固然有种种原因存在,但是不能因为有分歧就停滞不前。或许有关部门的处理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比如,选址方案能否重新考虑?能不能先增设临时厕所解决燃眉之急?居民们的提议也并非没有道理。考虑这么多老人的实际需求,眼下最紧迫的,就是有关各方进一步沟通协调,齐心“破冰”,尽快将公厕重建起来。
(原标题:公厕拆了5年还没重建,有老人用塑料袋在家方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实习记者孙延安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