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定都北京时,奠定了今天北京的基础格局。
一条中轴线,三代帝王都。这条7.8公里的南北向轴线,可谓昔日皇城故都的精华点萃。
从北向南,主要建筑依次是钟楼、鼓楼、万宁桥、地安门、景山、故宫、天安门、(长安街)、中华门、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永定门。
1、晨钟暮鼓(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中轴线的最北端。
瘦的是钟楼,胖的是鼓楼。
这是古代北京的报时台,每到时辰交替,钟楼先敲钟,鼓楼随后击鼓。
清乾隆后期,每日报更两次,每次下,因为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和72个候(每三候为一节气),相加便是。
目前鼓楼上面有更鼓25面,其中的大鼓代表一年,还有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
当年的晨钟与暮鼓之间,是皇家的气度;暮鼓与晨钟之间,是严格的宵禁。
2、始于万宁(万宁桥、地安门)
万宁桥和地安门是中轴线上存在感最为薄弱的地段,但元大都初建时,可是另一翻景象。
今天的地安门由于阻碍交通,已被拆除。万宁桥今天还在,只不过因为平时都走在上面,难以见其全貌,仿佛不在一般。
万宁桥初建于元代,距今已有余年历史,它是确定北京中轴线的最初坐标,是当之无愧的京城第一桥!
它连结了京杭大运河与繁华的元大都,也是元帝忽必烈进出大都的必经要道。
也正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带动了整个地安门大街和鼓楼区域的经济,这一片也是北京城最早的商业街。
早年时,地安门附近还有大量为皇家服务的衙门,诸如尚衣监、司设监、司礼监、酒醋局、织染局等等。
看附近的街道名称:烟袋斜街、帽儿胡同、豆角胡同、草厂胡同、宝钞胡同、铃铛胡同等,就知道当年的繁华了。
当时这条街上卖什么,街道胡同就叫什么。
3、王朝更迭(景山)
景山是元明清三代帝王的皇家花园,不过,它最初的名字并不是“景山”。
元代时,这里还只是一座小山丘,命名为“青山”。
元去明来,永乐大帝在兴建紫禁城时,这里堆放了大量煤炭,故有了“煤山”的俗称。
后来加深护城河时,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煤山上,砌成了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叫“镇山”,也是意为要压住前朝的命脉,以防蒙古铁骑卷土重来。
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吊死于此处,留下了“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绝笔。
顺治帝时将其又改为景山,有高大、御景和景仰之意。
一座景山,见证了几代帝王的兴衰荣辱,也是整个中轴线的制高点。
4、朝寝祖社(故宫)
这里曾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是整个帝国的核心,旧称紫禁城。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整个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紫禁城以南京皇宫为标准,分为前朝和后寝两个部分。
前朝是皇帝办公之地,分布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廷是皇帝休寝之地,分布有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太和殿上的龙椅,被放在中轴线的正中,分毫不差。
北京城的中轴线便是紫禁城的中路。
中路的正门是午门,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过太和门,越过三大殿,便可以看到前朝与后寝分界的乾清门。然后便是三宫,御花园。神武门出,就是景山。
除了前朝后寝,紫禁城还遵循着“左祖右社”的原则。以中轴线为基准,故宫的西边是社稷坛,东边是太庙。
全国各地纳贡的五色土,陈放于社稷坛之内,喻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明清两代帝王与名臣,位列太庙,接受着后世的盖棺评说。
5、承天启运(天安门)
天安门,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建于年,明朝时叫承天门,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顺治帝在位时将其改名为天安门,意为“受命于天,安邦治民”。
天安门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如今的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国家各种重大仪式,均在此处举行。
一条东西向的长安街,将南北向的中轴线分成了两个部分。
长安向北,是老北京的皇城威严;长安向南,是老北京的百姓安居。
下期将带您了解,长安街以南的中轴线上那些古建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