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院落的门牌,不仅是人们识别地名的关键信息,也是老北京文脉和乡愁传承的载体。然而,近日北京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在核心区东城、西城,不少胡同的院落门牌竟然有明显的错别字,而这些错字已有好几年。
“侯位胡同”还是“候位胡同”
近日,一位有心市民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胡同门牌的照片:红色的门板上钉着两张红底白字门牌,仔细端详,却发现了不一样:右侧稍旧的门牌上写着“侯位胡同8”,左侧稍新的则写着“候位胡同8”,“侯”“候”读音相近字形相似,二者仅一“竖”之差,到底哪个对?
为什么一座胡同院儿会挂着两个不同的门牌呢?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位于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的这条胡同。
这条胡同东起北鲜鱼巷,北止麻线胡同,呈东西走向,西端北折。胡同不长,不到米,坐落着不到10座院落,每座院落门前都有门牌。记者挨个儿查看发现,9号至12号院落门牌上都写着“候位胡同”,而6号、8号院落则挂着两个门牌,门牌上一个是“候”,一个是“侯”。
记者敲开了6号院人家的门。说明来意,住户大姐坦然相告:“那个旧门牌写‘侯’的,是8年那时拆老房子留下的;新门牌写‘候’的,是后来统一挂的。我打小就跟这儿住,40年了,从记事起这儿就叫侯位胡同。”记者随后走访了8号院,院内住户同样表示:“这胡同应该叫侯位胡同,‘侯爷’的‘侯’,念二声,据说是因为12号当年住过侯爷得的名。”
根据最新的《北京市门楼牌管理办法》:门牌、楼牌由公安机关设置。记者随即拨打了该胡同所属的当地派出所。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条胡同的门牌确实归该派出所管理,但对于记者提出的胡同名究竟是“侯”还是“候”,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应该是‘候’,用这个‘候’至少十年了,和居民户籍上的地址保持一致,即‘候位胡同’。”至于门牌涉及的胡同名字依据是什么,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北京市门楼牌管理办法》规定:门楼牌标注的地址信息,应当以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公布的标准地名为依据。记者翻开《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词条清楚地写着“侯位胡同,位于区域东南部,北京站街西侧,属建国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北鲜鱼巷,北止麻线胡同,全长米,宽5米。年称此名,年后延称。”
那会不会是某年改名了?记者咨询了北京市档案馆三级调研员王兰顺。他说,根据年的胡同新旧名称对照表,当时只有“侯位胡同”,并无旧名称。即使后来改名,改为“候位胡同”也并无依据,不规范。
多处“西总布”错写“西总部”
在长安街以北的西总布胡同门牌中,既有“西总布胡同”,也有“西总部胡同”。
西总布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单北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多米长的胡同,住着几十户人家。记者穿行整条胡同,惊讶地发现,胡同门牌上有的写着“西总布胡同”,有的写着“西总部胡同”,而且写“部”的门牌不在少数,例如“西总部胡同13”“西总部胡同29”“西总部胡同39”“西总部胡同43”等。
“这个‘部’是错的,应该是布匹的‘布’。您瞧瞧,‘东城区西总布小学’这牌子、‘西总布胡同’那儿立着的路牌,都是‘布’。”胡同居民老周已在西总布住了40年,门牌写错,他和街坊们早就留意到了。
“这几年胡同提升改造,门牌老更新,‘布’、‘部’经常写错。”老周有些无奈,“可咱老住户知道,游客、外地人不知道啊,年历史的西总布,别从最开始认名字就错了!”
记者再次翻开《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词条同样清楚地写着:西总布胡同,明朝属明时坊,称总铺胡同,因总捕衙署设于此而得名。清朝属镶白旗,宣统时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分称东、西总布胡同。
在北京现存的余条胡同中,西总布胡同不一般。它是北京最早的胡同之一,形成于多年前的元代,拥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李济深、李宗仁旧居、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旧居,还有李鸿章祠堂均位于此。
今年8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会同东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编制发布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录中明确写道:西总布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止东单北大街,长.5米,地名使用年代为清代。可见,胡同门牌中,“西总部胡同”中的“部”是错的。
记者随即联络了西总布胡同所属公安部门,对方表示:13、29等门牌错写为“西总部胡同”的这几个院落均是单位,不是居民院落。公安机关监制的门牌统一是“布匹”的“布”,至于为什么现在写错成了“部门”的“部”,将进一步核实。
门牌号上“月牙”变“月芽”
月牙胡同,是位于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一条胡同。记者发现,这条胡同的院落门牌中写法不一,例如9号的门牌是“月牙胡同9”,5号挂着“月芽胡同5”的门牌。而在位于景山街道的南月牙胡同,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迈入胡同,既有“南月芽胡同1”,也有“南月牙胡同2”。
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中,月牙胡同、南月牙胡同均在其中。名录写道“月牙胡同,北起东四六条,南止东四五条,长米”;“南月牙胡同,起慈慧胡同,西不通行,长米。”可见,这两条胡同中的“芽”字也不对。
除了胡同院落门牌写错,一些胡同名牌的错误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近日,在西城区校场口历史文化街区,4名游客游览胡同时发现芝麻街的牌子上拼音写错了。记者看到,青砖墙上一张红底白字的胡同名牌,字是对的,可底下一行拼音令人大跌眼镜——“ZHMAJIE”,“芝”的拼音“ZHI”中的“I”不翼而飞。上前仔细观瞧,名牌崭新、字迹清晰,“ZH”“MA”之间并无掉漆的痕迹。“这也太不走心了!”游客们议论道。
观者说
老北京文化爱好者、网友“一把驳壳枪”:看到这种现象,我很心痛。胡同门牌虽小,却是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音同字不同”的错字,还是张冠李戴、取消了原来字义的别字,都是不妥的,对传承和保护老北京文化很不利。
档案文化研究者、北京市档案馆三级调研员王兰顺:伴随城市化进程,马路变宽、建筑长高,老胡同不断处于变化中,胡同名的传承保护更显珍贵,我们应该谨慎再谨慎。
地名研究学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孙冬虎:汉语里同音字或近音字的大量存在,最容易导致地名书写用字的不规范,从而削弱地名应用的标准化程度。至于胡同门牌书写用字不规范的问题,在北京应当不是孤立的存在,理应引起地名管理方面的注意,及时予以更正。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李瑶
监制:童曙泉
编辑:李怡
流程编辑:严圣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