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原因,近期只能待在家中,看书,看视频,学习、娱乐,然后我看到了一首我最喜欢的清朝才子——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纳兰素来以词闻名中外,但是他的诗也毫不逊色,甚至于当我刚读到的时候,内心也十分犹豫,这究竟是不是纳兰的作品呢?
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雪里瑶华岛,云端白玉京。削成千仞势,高出九重城。
绣陌回环绕,红楼宛转迎。近天多雨露,草木每先荣。
上两联让我想起李白,变幻莫测的神奇风物,白玉京、九重城,让人怎么不想起李白那句“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呢?三四联婉转写景,让人如临其境,像是纳兰的风格,诗句里自然带着宋代词家的影子。
加之最近北京城下雪了,银装素裹的北京城是什么样子?红墙白雪的紫禁城又是什么样子?想必若是我今日登上景山公园,也能目睹纳兰所见之景吧。
远古时,景山为永定河故道,因所处河道地势较高,在永定河改道后逐渐成为土丘。
辽时营建瑶屿行宫(今北海公园琼华岛)时,将余土堆积此处。金代大定十九年,金章宗在该地南侧建太宁宫,凿西华潭(今北海),在此地堆成小丘,建成皇家苑囿,称“北苑”。
据传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因为那时山下遍植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或者北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公元年),改名为景山。
关于景山的名字,《诗经》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也因为这里也是几代帝后们“御景”之地;再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景仰之意。
古时景山之上丛林蔽日,鹤鹿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趣味。如今山上最著名的五座秀丽的亭子:万春亭、辑芳亭、观妙亭、富览亭、周赏亭,建于乾隆十五年。
其实清朝不仅纳兰写过景山的诗句,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登景山眺望京师,见晨雾缭绕,霞光流云,一派春色,即作诗一首,其中有“云霄千尺倚丹丘,辇下山河一望收”之句。
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丹丘乃神仙居所,康熙帝此处以其比喻景山,足见对其重视。
景山于年开辟为公园,门票2元,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此时的景山是不是早已人满为患了呢?
这里是“今古风物行”,一个志在四海的小人物。如果你热爱旅行,又囿于现实,那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