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是人的发展。而共生教学,就是追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激活、共生共长,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繁荣的教学方法。
3月21日,在前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济南市景山小学开展了语文共生课堂专题教研暨线上开放展示活动。
课堂展示
五年级语文教师冯海婷执教《手指》一课,这篇课文是文学大师丰子恺先生的经典散文,文质兼美,意蕴隽长。课堂上,冯老师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发表思考后的成果,并在其中加以引导,使得共生课堂在对话中生长,在生长中绽放。
《手指》这篇文章虽风趣幽默,但语言形式特殊,写作背景离学生较为遥远,课堂伊始小主持人便以丰子恺的幽默漫画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写作风格,并通过自主学习单,发掘作者是从哪几个维度描写手指的,从而找到生本共生原点。“大道至简”,将文本越读越薄,课堂才会越来越有深度。鲜活的生长性是共生教学的根本特征,这种生长性依赖于共生原点,它就像一粒种子,具有生长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以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作用为抓手,删繁就简,一步步走进文字的背后。“千江有水千江月”,不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小组成员纷纷以关键词句为重点,不断深化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把握,寥寥数字在他们的自主学习中彰显理趣。在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探寻创新性成果汇报内容和形式,进行拓展性思维开发,纷纷以思维导图、小古文展示、随笔短诗等多种形式辅助文本学习,达成个性化解读,最终实现生生共生。
在本节课中,暗含两条生师共生主线,一是共同找寻丰子恺写作风趣幽默的钥匙,即文本的写作特色,二是共同探讨丰子恺写作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对话中,冯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总结文本写作特色,增添风趣拟人写、凸显特点对比写、放大特点举例写等,并产生辩论和争鸣,触及学科本质,成就生师教学相长。
这节共生课堂的结构为“树式共生课堂结构”,概言之“一个点,一条线,分层推进,多点共生。”就像是精心挑选一粒种子,长成一根主干,延伸出根根青枝,萌发片片绿叶。
专题汇报
第二个环节,五年级语文教研组从课堂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成效版块进行专题汇报,展示了共生课堂研究成效。
课堂研究日进益深
五年级教研团队首先通过集体教研,开展共生课堂研究。秉承共生课堂理念,深入探索教学模式。通过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进一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真正实现“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学校将学导教学研究与共生课堂完美对接,课前教师紧扣单元要素与教学目标制定自主学习单,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小组探究,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小主持人引入新课,字词小老师和书法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识字、学词,小组成员上台汇报自主学习单中,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适时追问、引领提升,师生得以共同生长,有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五年级教研团队一直在探讨与之匹配的课堂模式,结合教学经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为载体,设计了“走进三国,感受英雄魅力”的课程主题。第一,生本共生: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以写读书笔记、旁批、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督促阅读。第二,生师共生:教师在课上进行方法指导,知人论世,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生生共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讨论,小组汇报,以不同作品形式展示阅读成果。
生本共生,与古人相遇。秉承共生课堂理念,在小古文教学时,教师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翻译、写作古文,力求达“意”的能力,生生共生,收获多多。
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习惯,五年级设计了漂流小说这项特色作业,每个学生轮流写故事,百花齐放。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小说的情节,适当指导,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共生共长。
教学策略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此,共生课堂在落实多重对话、互动基础上,实现高效教学。
生本对话,让共生萌芽
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独特的感悟,灵性的放飞,是学生与文本的真正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尊重个性,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式对话;角色转换,让学生与文本体验式对话;巧设疑点,让学生与文本研究性对话;课后拓展,让学生与文本实践性对话。通过生本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想文中之景,嚼文中之意,入文中之境,悟文中之情。
生生互动,促共生蓬勃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交流,质疑,争辩,补充。五年级语文团队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搭建共生平台;通过课堂交流,点燃共生火花。
首先是小组合作,搭建共生平台。以问题为抓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组内相互讨论、交流。如果学生的思维、思路有共鸣之处,那么彼此间的交流就会趋向融洽,在观点、见解等方面达成共识。如果学生的观点、见解有分歧,他们就会讨论、争辩,互相补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其次是课堂交流,点燃共生火花。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小主持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交流都会围绕问题展开:大家同意吗?大家还有补充吗?能不能更好?谁能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更深更透。在课堂上,生生互动的内容因环境、文本、课程的差异各不相同,但只要明白互动至上的道理,课堂就会因互动而共鸣,因互动而和谐,因互动而共振,因互动而精彩。
师生同研,待共生结实
师生互动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课堂上,老师要努力做到三让,即:把讲台让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把课堂让给学生;力求四个改变,即变以教定学、以教为主为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变教师提问为提示学习方法、思路和表述问题的范式、套路。变个体学习为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的学习。变“教学过程”为“学习活动、对话过程”。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达到生师共生。
教学成效百花齐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共生课堂模式的推动下,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一切都在互动、生长,蓬勃着。
教师在共生课堂中以自主学习单为抓手,精心设计,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盘活课堂,用活资源,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地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真正实现了生本共生。
教师努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努力实现真合作和深合作,在共生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表达。
在共生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在为学生的感悟做准备、搭桥梁,在这种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朋友。共生课堂的研究让教师对教学有了更深度的思考,备课要静下来,面对文本时必须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兴趣,用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的发现。师生通过沟通、合作、竞争,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在专题教研活动中,校长韩广玲对师生在共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为下一步共生课堂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希望老师们在共生课堂的研究中工作更加细致、研究更加深入,真正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回顾来路,让教育真实发生,让学习真实发生,让生长真实发生是景山人始终坚守的教育情怀;未来已来,景山人将继续沿着品质教研之路,带着不懈追寻教育真谛的热忱,向着共生课堂更广阔的天地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