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微观粒子,大到广袤宇宙,万物的发展渐进始于量变之积累,历经一系列扬弃和反应,最终实现质变之飞跃。对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而言,横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可谓高潮迭起、突破不断:四十四载积淀见证学校飞速发展之变,万千学子成才彰显学校办学实力之变,立足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的步伐更是愈发稳健。在北石化44周年校庆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质变”历程,再启新篇。

迁址易名,“化合”聚力扶摇上

工程车间里、实验室中,丰厚积淀“化合”凝聚,将北石化的命运与我国石化事业水乳交融。如今的她,已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年,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上主要产油国之一。就在这年,北京燕山也传来好消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前身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在此应运而生,同时兼办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分院,开始招收本、专科生。

年底,改革开放为我国石油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承载振兴石化大任、肩负兴学强国使命的北石化,也借由这“东风之力”茁壮成长。

年,学校划归中国石化总公司领导。

年,学校由燕山整体搬迁到大兴新校址。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正式揭牌。

年,学校划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

北石化主楼“乙烯楼”,落成于年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北石化始终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破除制约发展瓶颈,揭开崭新的篇章。年至年,学校先后获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试点培养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岁月不居,春秋代序。观今日北石化盛况,你会看到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正在崛起:这里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最新发布的GDI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17位,是榜单中排名第一的学院!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目前拥有北京市高精尖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学校与清华大学签约结对共建的“机械工程”学科连续登上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如今位列全国第名。

改革春风下诞生,开放进程中成长,建校至今,北石化将四十四载芳华“化合”融入国家石油石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完成了从行业单一的专科学校,到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的“质变”。

才俊辈出,“分解”散作满天星

四十四载波澜壮阔,巍巍黉门俊采星驰。若将北石化的发展比作“潮平两岸阔”的征程,一代代北石化人的身影便是其中“分解”出的“浪蹴半空花”的风景。

看,他们走出校园为祖国建设“抱薪生火”——

郝源增,北石化化学工程专业届校友,现任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吴全胜,北石化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8届校友,获年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第十四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方繁盛,北石化会计专业届校友,现任北京东方泰洋幕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公司已承建大兴机场、天安门广场、冬奥会等项目。

前浪汹涌,后浪澎湃。瞧,他们年纪尚轻,已在广阔的舞台上初露锋芒——

北石化学子白轶哲(左)、刘雨晴(右)被评为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

北石化在读本科生张梦元,获评北京市第五届“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称号。

汪芳琪,北石化级本科生。在校期间多次获“互联网+”“三创赛”等赛事奖项,现已考研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栋梁之材。44年间,北石化为各行各业输送了4.4万余名毕业生,身影遍及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其中半数以上在毕业5年后成为企业技术骨干。近年来,学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

桃李吐芳,源自悉心栽培。北石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动能:学校现有7个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占招生专业数的近85%;“零门槛”转专业制度给予学子学习心仪专业的机会。

(专业建设情况)

为增强北石化学子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构建了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先后与燕山石化、中关村软件园、亦庄生物医药基地等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此外,致远新工科实验班、国际会计师(ACCA)实验班、中法工程师班等特色实验班的开设,也为高素质人才成长提供了摇篮。

北石化中法工程师实验班培养模式

踏入校门,“北石化人”便是他们共同的名字,指引他们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勤奋实干、自强不息”的北石化精神“分解”为一次次不懈的探索、一个个闪光的荣誉。在北石化,他们完成了由青年学子向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质变”。

精益求精,技术“转化”结硕果

“转化,变易也。”从科技报国的决心到科研成果的问世、从自主研发的技术到振兴产业的实效,数十年来,一代代北石化人砥志研思,将强国兴邦的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优良的平台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坚实“地基”。北石化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7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10个,还建有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氢能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究机构。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学校聚焦能源科技创新和城市安全运行等优势研究领域持续攻关,“十三五”期间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增材制造、工控安全、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西气东输管网运行维护、海上稠油开发、新冠疫苗分离纯化等。

北石化团队自主研发的建筑钢结构焊接机器人,全程助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钢结构建设北石化团队自主设计研制的市政管道焊接机器人成功助力石景山区供水管网一期工程建设

北石化学子成功研制出“自修复-自预警纳米涂料添加剂”环保产品,可在船舶、油气管道等大型装备领域的腐蚀防护及可控监测方面大规模使用。该项目获得“青创北京”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荣获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项成果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北石化智慧”源源不断,而拳拳报国初心愈发纯正,这便是北石化建校44年间最美的“转化”反应。每一次科技成果的“转化”,都是北石化科研能力的“质变”。

融会贯通,促“复分解”启新篇

“交叉”是复分解反应的精髓,对高校而言,“交叉”也是突破单一学科发展瓶颈、推动学科知识创新的重要渠道。作为北京市属高校,北石化服务首都和行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基于“人工智能+”和“+安全应急”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年,学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深化信息共享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实质性合作。

年,北石化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组建了跨机械工程学院、新材料与化工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等多个二级单位的氢能研究中心;同年成立新材料与化工学院,致力将化工、材料、医药等学科交叉融合,加强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新材料与化工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交叉融合的趋势也逐渐明显。年,北石化首个交叉本科专业——会展专业开始招生,服务于提升北京全球影响力、建设全球中心城市的战略需要,着力培养大会展行业人才。年,北石化“制药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旨在构建“共建共享”“交叉融合”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交流平台。

北石化“制药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如今,“交叉学科”已正式成为新的学科门类,围绕重大领域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在北石化,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蓬勃发展,如同复分解反应中化合物的交织、组合,推动着站在崭新历史起点的北石化倍道兼行、砥砺奋进,继续谱写交叉融合的“质变”强音。

“宁静致远,务本维新”,四十四载峥嵘岁月承载着昨日的“质变”辉煌,更蕴含着明日的“腾飞”希望。让我们共同祝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44岁生日快乐,赓续华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