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也是如今和平年代中国的首都。去了那么多次北京,都未曾好好地游览过。趁着休假,去了趟北京,感受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北京故宫成了大家去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最辉煌的篇章,历来是中国古代营造的重点所在。紫禁城更是宫殿建筑发展的集大成者,不仅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准,其巍峨壮丽的建筑群亦成为国家政权神圣庄严的象征。

天上滋味垣,地上紫禁城,故宫旧称紫禁城,被誉为地上天宫。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年),至今(年)已有年的历史,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在年的传承中,春秋往来,除了见证过浩荡历史外,紫禁城宫殿将“天人之际”“礼乐复合”的中国文化思想一以贯之地发扬光大,既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学东渐的文化特质,是“有容乃大”文化情怀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为此,故宫筹办了40多项系列纪念活动,“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展览,并于年9月10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式开幕。很有幸,小编在展览结束前,从午门走到神武门,去更深入的了解了紫禁城这六百年里的历史。

第一单元西雁翅楼展厅“宫城一体”主题,展示的就是这座巍峨的皇家宫殿是如何展开蓝图的。这一单元共分为三个时间节点,一是年“朱棣营北京”,拉开了紫禁城的序幕。

第二单元位于午门正楼展厅,主题为“有容乃大”,空间色彩采用红色,烘托出清代紫禁城宫殿建筑及内檐装饰的华丽与精美,同时讲述清代各个时期紫禁城建筑格局与风格的变化。通过“年·改建坤宁宫”、“年·重建太和殿”、“年·入主养心殿”、“年·改乾西五所”、“年·建成宁寿宫”、“年·连通长春宫”、“年·重建武英殿”、“年·探秘灵沼轩”8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清代的十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等功能的需求,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修或重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在六百年展期间,坤宁宫还被布置成一个大婚喜殿。

东雁翅楼展厅的第三单元主题为“生生不息”,空间色彩采用绿色,意在表示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通过“年·初开紫禁城”、“年·肈建博物院”、“年·战时护古物”、“年·重整修缮队”、“年·首荐颁国保”、“年·瑰宝列世遗”、“年·大修百年计”7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昔日皇宫成为博物院后发生的故宫文物南迁、中轴线建筑测绘等事件。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档案以及实物展品,呈现了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及发展过程。 

不过因为展览厅前来游览的人较多,同时也出于对展览厅里的历史文物等资料的尊敬与保护,小编并未进行拍摄,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在11月15日展览闭幕前去看看。

从东华门进去,到达午门,经过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就到达太和殿。在故宫宫殿的房脊上大家都可以看到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兽依次排列,这些小兽被中国古人奉为神兽,神兽数量一般为奇数,而神兽越多,就代表建筑级别越高。一般来说古建筑房脊上的神兽最多为九个,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乾清宫是九个,就连天安门房脊上的神兽也只有九个,但是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的房脊神兽却有十个,依次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这是在中国宫殿建筑上独一无二的,这也彰显出了太和殿的重要地位。

午门

太和殿

太和殿

很可惜的是,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不过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因为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经找不到了。

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

螭首龙头

很多人认为太和殿是用来上朝的,但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在清初时,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太和殿里还有一张九龙金漆宝座,之前大家还可以在门外近距离看一下,不过今年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殿门外阶梯口处便拦起来了,大家也只能远远观望殿内的景象。

再说说一开始进来的东华门,东华门是紫禁城的东门,因送殡迎灵都由东华门出,所以东华门俗称“鬼门”。因此门钉数用阴数,为纵九横八七十二颗,为偶数。而紫禁城的午门、西华门、神武门每扇门的门钉都是九行九列八十一颗为奇数,即阳数。至于这个“门钉之谜”有很多说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网上查一下,这里就不细讲了。

东华门

再说回来,穿过太和殿,眼前的便是中和殿。中和殿明初称为“华盖殿”,在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直至清顺治元年(年),清皇室入住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都是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做休息准备。

中和殿

中和殿后便是外朝三大殿中的保和殿。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而保和殿在清朝的用途则是在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以及举行每科殿试等。

保和殿

保和殿西面南之门为后右门

外朝三大殿后使内廷,内容宫殿的大门是乾清门,门里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内廷后三宫,东西两边就是东六宫和西六宫。

穿汉服的小姐姐们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是作为明代14位皇帝的寝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而到了清代康熙以前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也是乾隆皇帝收存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的地方。不过因为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殃及了交泰殿,所以交泰殿重建过。交泰殿后的坤宁宫是明代皇后的寝宫,到了清代,坤宁宫除了是皇帝大婚的新房,也是专门的祭祀场所。所以真正住在坤宁宫的皇后并不多,仅有世祖废后、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其余皇后们大多在东西六宫都有自己的住所。

坤宁宫后面是坤宁门,出门后便是御花园,不过御花园在明代是称为“宫后苑”,到了清代才称为御花园。院内有松、柏、竹和山石形成的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御花园东侧的假山上还有一座御景亭,是皇帝和皇后在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可以俯瞰宫苑,远眺紫禁城、景山和西苑。

御景亭

内廷外西路慈宁宫的正门为慈宁门,进去后是皇太后居住的正宫——慈宁宫,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慈宁门

慈宁宫

这一次故宫我并未打算走完,来的本意就是参观这一次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由于时间的关系,参观完展会后,我只走了中轴线,当然,还看了珍宝馆(也就是宁寿宫)、钟表馆等展览,以及慈宁宫开放后作为雕塑馆,展示了东汉永和五年石羊、北齐石佛像及菩萨像、唐开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清代银鎏金六世班禅像在内的40多件难得一见的珍品。所以东西六宫以及其他宫苑,我打算留到下次,慢慢细品。

皇极殿(宁寿宫内)

九龙壁

走过御花园,到达钦安殿,再过延春阁,最终出神武门。紫禁城里有太多说不清楚的秘密,走在高高的宫墙下,那种神秘和压抑之感仍然没有消减。紫禁城像面明镜,照射着王朝更迭,它见过崇祯帝的忧伤,也见过顺治帝(清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的勃发。乾清宫中康熙指点江山,养心殿里雍正批复奏折,午门城楼乾隆接见使节,这些它还历历在目。但它最难忘的,是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走出神武门时的神情。当历史消散在风中时,记录历史的紫禁城最终变成了历史本身。

红墙

琉璃瓦

顺贞门

神武门

神武门对面的景山

丹宸永固,丹者为红,宸者乃深,丹宸是指红墙黄瓦的深宫大殿,此次“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借以“丹宸永固”之名,盼望故宫,这座凝结中华文明之城,在下一个六百年,宫墙依旧庄红,琉璃瓦依然澄黄,光辉永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