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宣武区椿树少年之家美术组在暑假组织学生到风景优美的陶然亭公园写生。王宝琴/摄↑
年暑假,崇文区少年之家举办了“飞向宇宙飞向未来”小型科学技术展览会。图为辅导员向来参观的东柳树小学的学生们讲解星际航行站的构造。高宏/摄↑
年暑假,在西城区少年之家图书馆里,小朋友们正在阅读。冯文冈/摄↑
年,北海公园少年之家气象站成立。图为小朋友们在参观气象站的雨量器和百叶箱。冯文冈/摄↑
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组的学生学习模拟操作。↑
中小学又要放暑假了。假期里,在少年之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是很多人的美好记忆。年,北海公园阐福寺内建成了北京市第一个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这也是北京市少年宫的前身。可以说,少年之家开启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年10月25日,《北京日报》2版↑
年6月2日,《北京日报》2版↑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教育事业迅速走上正轨。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大家对发展校外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团北京市委的推动下,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单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园北岸的阐福寺内成立了。
少年之家内设有物理活动室、化学活动室、生物活动室、美工室和音乐室等。少年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从事不同的研究,丰富他们的知识。(年10月25日《北京日报》2版,《“少年之家”今天开幕》)
少年之家成立后,立刻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合唱、美术、航模、器乐等各种兴趣活动纷纷开展起来。
年,在少年之家主办的“少年化学家集会”上,“少年之家”化学组的组员们表演了各种化学游戏。
女三中化学组的组员拿出一只茶壶,她们夸耀地说:这是名贵的“宝壶”,能够把“白水”变成“葡萄酒”。她们把两杯白色的液体灌进“宝壶”,壶里真的就能倒出鲜艳的红色琼浆。再把其余三杯白色的液体倒入“葡萄酒”里,鲜艳的颜色顿时消失了。表演者说:这是五杯化学液体,头两杯液体化合的结果,就产生了红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余三杯化学液体化合,就又成为一种白色化合物了。茶壶只不过是茶壶,在科学面前,没有不可知的奇迹。
“液中火花”“鲜花变色”“分子运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上演,每个节目都由表演者说明它的原理。台下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趁着节目间隙讨论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年6月2日《北京日报》2版,《一个“少年化学家”的集会》)
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以少年之家为背景创作的,如今还在广泛传唱。“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这里很多人度过了美好的少先队时光。
2“梦开始的地方”
年12月28日,《北京日报》9版↑
年11月29日,《北京日报》16版↑
少年之家成立不到两年,老师们就明显感到,局促的活动场地无法满足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需求。仅年1月举行的少年航模家集会,就有多名航模爱好者参加。小小的少年之家不堪重负。
因此,团市委和市教育局都感到,有必要办一个更大的少年宫,以解燃眉之急。
在向故宫求助后,景山成为了一处不错的选择。
景山多年来一直归故宫博物院管理,新中国成立后由华北防空司令部驻扎。年左右,防空部队逐渐撤出,景山正好空置下来。
不久之后,一份关于在景山建立北京市少年宫的请示报告呈给了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7天后,彭真的批示就回来了:“同意。但不要装设广播器等,致扰乱周围办公机关和居民。”
不久,文化部就将景山公园移交给北京市管理。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景山公园南半部开辟为公园,北半部筹办北京市少年宫。
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开幕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少年宫的廊下挂满了宫灯,院内彩旗飘舞,红墙黄瓦在阳光下分外夺目,孩子们在院内高歌欢舞。上午9点,名少先队员聚集在少年厅里,见证了少年宫的开幕仪式。(年11月29日《北京日报》16版,《梦启航处》)
当时,想进市少年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必须先由学校向区里推荐,再参加市少年宫的考试。回忆起在市少年宫学习的六年,作为首批组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瞿弦和、张筠英夫妇感慨良多。上初一时,他俩分别被母校推荐至市少年宫,并在众多参加考试的学员中脱颖而出,分别进入戏剧组和舞蹈组学习。一个甲子过去,夫妇俩对市少年宫念念不忘,称其为“梦开始的地方”。(年12月28日《北京日报》9版,《市少年宫迎建宫60华诞》)
年,少年宫从景山迁往龙潭湖畔的新址。
60多年来,已有20多万名少年儿童从市少年宫走向社会,并活跃在全国的各行各业。这里面,有乒乓球男子单打前世界冠军庄则栋、围棋名将张文东、机器人专家余达太、人造卫星设计师汪纪亮。文艺界除了瞿弦和、张筠英夫妇外,还有姜昆、濮存昕、蔡国庆、屠洪刚、祝新运等。画家有王庸、王明明,舞蹈理论家有冯双白,书法家有苏士澍等。
3二部制背景下的大发展
年5月8日,《北京晚报》2版↑
年12月22日,《北京晚报》2版↑
少年宫的建立,还是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需求。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但校舍、师资等教育资源紧张,一时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再加上外地来京投考的学生增多,本市中小学于是开始实行“二部制”救急。也就是学生半天在校上课、半天在家自习。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只上半天课,另外半天没人管,经常在街上乱跑,影响了交通和一些单位的生产。家长们上班时不能安心,社会单位也不满。
例如,当时的大栅栏地区街道狭窄、人口稠密,街道办事处管界内有10所小学,名二部制学生。过去,这些孩子们放了学时常逛劝业场、前门大街,在街上打闹,有时把商店、食堂的橱窗玻璃都打碎了。许多家庭妇女参加了生产,照顾孩子的时间少了,管理孩子们的校外生活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年1月21日《北京晚报》2版,《本市校外教育迅速发展》)
为此,各区都开始建设自己的少年之家。年6月1日,坐落在陶然亭公园附近的宣武区少年之家开幕。(年6月1日《北京日报》1版,《宣武区为孩子们新建了少年之家》)当年7月和9月,东单区少年之家和前门区少年之家也相继开幕。
当时,很多单位也积极建设少年之家。
年,团中央开始办少年儿童辅导班,专管在二部制学校上学的职工子女的校外学习。后来发现这样做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于是又建立了寄宿制的少年之家,不但负责辅导孩子们的学习,也管理他们的吃饭、睡觉以至理发、洗澡等生活问题。(年3月21日《北京晚报》2版,《团中央新型“少年之家”办得好》)
年3月,团中央少年之家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被推广。仅仅一个多月后,就又有25个在京单位办起了寄宿制少年之家。另外还有不少单位在积极筹建少年之家。(年5月8日《北京晚报》2版,《各单位兴办新型“少年之家”》)
到当年5月,一个星罗棋布的校外教育网已在本市初步形成,全市90%以上的二部制学生在校外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专人辅导。家长们放心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日渐提高。(年5月31日《北京晚报》1版,《本市初步形成校外教育网》)
年时,全市已建成少年宫16所、科技馆(站)8所、少年之家36所、少年活动站个,每年吸收5万多名青少年参加各专项小组活动。全市建立各种项目的课外小组多个,平均每个学生参加一项课外活动。
校外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校外教育的普及,也改变了一些学校教育单一化的现象,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年4月30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已拥有千余个校外教育点》)
4“颇具时代烙印”
年3月3日,《北京晚报》4版↑
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1版↑
少年之家的课程设置一直非常丰富,且颇具时代烙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军事体育项目是少年之家组织活动时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如,石景山少年之家年时就在老山摩托俱乐部的协助下,成立了少年摩托车、射击训练班,吸收了石景山公社的名中小学生参加活动。(年3月3日《北京晚报》4版,《石景山少年之家成立摩托射击训练班》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培养孩子们的经济观念也进入了少年之家的活动范围。据《北京青年报》年11月7日报道:来自西城区13所中学的名学生,在区教育局等单位的扶持下,在西城区二龙路少年之家成立了本市第一家少年经济学家俱乐部。俱乐部采取授课、辩论、社会调查、创办刊物等各种形式,组织会员学习经济学理论,学习、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政策,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成立首家少年经济学家俱乐部》)
上世纪90年代,电脑热席卷全国,学电脑成了少年之家非常吸引孩子们的一项课外活动。例如新华社少年之家就开办了暑期少年电脑班。(年7月23日《北京晚报》2版,《西城区暑期活动有声有色》)
进入新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少年之家也开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环保观念。年,西城区少年之家就举办了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绿色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年5月23日《北京晚报》3版,《今天上午月坛绿色小使者在行动》)
如今,各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非常多,活动丰富多样,孩子们的校外活动多姿多彩。少年之家和少年宫依旧是许多孩子和家长的不二选择。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侯莎莎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流程编辑:吴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