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老人在陶然亭公园晨练时猝死,就在两周前,玉渊潭公园亦有老人在游泳时溺亡。不断出现的事故,再次为公园锻炼敲响警钟。
晨跑猝死
年5月3日早6时左右,一名身穿运动短袖上衣的中年男子,在辽宁沈阳大东区望花小学操场上猝死。据透露,这名男子是一名体育教师,经常来这里晨练。
晨练猝死
年6月24日在崂山区深圳路体育公园发现了一名中年男子呼吸好像停止了。据了解,中年男子姓黄,平时身体还算硬朗。早上六点左右就来公园晨练。
爬山猝死
年9月11日早上8点多,有个晨练的人在凤凰山半腰上,发现有人躺在地上。民警调查得知,死者是80岁的许大伯。据目击者说,大伯可能是晨练爬山的时候发生意外。
尽管公园锻炼发生意外,乃至猝死的事件屡见不鲜,人们对公园锻炼的安全意识仍很薄弱。
00:16少专业人才公园缺乏急救设备
上午九点半,景山前街车水马龙,道路北侧是故宫博物院,南侧则是景山公园——这里既是游客云集的景点,也是京城市民喜爱的锻炼场所。
南门西侧是游客服务中心,中心门外的一处草地旁,能看到一个如同电话亭的设施,写着“紧急救助灯箱”的字样,仔细打量灯箱,似乎已闲置许久。
服务中心内,布置着公园游览资料和饮水机,问讯处的桌上摆放着红十字的小药箱,工作人员表示,药箱中有创口贴、纱布等处理外伤的用品,也有诸如藿香正气水的简单药品,主要供游客应急使用。公园内还备有担架,如有游客在爬山过程中扭伤或出现意外,工作人员可用担架搬运伤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专业急救设备,例如用于心肺复苏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我们是既不能救,也不敢救。”面对缺乏急救设备的问题,公园的工作人员有些无奈。景山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坦言,公园主要服务内容是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环境,目前公园工作人员中,既没有配备专门的医护急救人员,也没有员工拥有相应的急救资质:“医院给我们讲过课,但这不属于正规的培训,没法领到急救的相关证件。药品也都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
即便是公园拥有的担架等设备,该工作人员坦承也极少使用,由于缺乏医疗急救知识:“如果处理不得当,可能对伤患造成二次伤害。药也不敢瞎吃,因为我们不了解游客的病史和过敏情况。所以游客出现意外,我们尽量还是等专业的急救人员到场后再处理。”
景山公园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园实行网格化管理,所有区域都有专人负责。如果有游客发生意外,会有工作人员尽快到场,如果出现需要急救人员的情况,园区会帮忙拨打及急救电话,并派专人到公园门口等待、引导,“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将急救人员带到出事地点,这就是目前我们力所能及的办法。”
无风险意识市民烈日下仍锻炼
下午两点半,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天坛东门内的锻炼场上,仍有市民挥汗如雨。
三十七八度的热浪下,锻炼的人们大多打着赤膊,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引得外国游客纷纷驻足,摄影留念。
让外国游客惊叹的,不仅仅是锻炼者“抗高温”的能力,更在于绝大多数锻炼者都头发花白,五六十岁乃至七十多岁的锻炼者,在这里并不少见。
“是有出事儿的,但也不能说都不练了啊。”刚从杠上“翻”下来,陈先生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头发几近全白的他,却有着年轻人都羡慕的线条。与他一起锻炼的朋友们,大多已经听说过陶然亭公园发生的意外。然而在他们看来,猝死毕竟是极小概率发生的事情:“医院似的,立即给你抢救,也不太现实。”
“说难听点,天天在家猝死的更多是不是?”心态坦然的锻炼者,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绝大多数锻炼者表示,自己对急救等知识毫无了解,也从未听说过身边有锻炼者学过急救:“如果出了意外,医院来呗。”
这一表述,与此前在陶然亭公园发生的锻炼者猝死事件暗合——据报道,当锻炼者倒地后,身边人仅拨打了急救电话,无人敢上前施救。
“他们都说没事,但出过好几次事儿了。”与景山公园类似,天坛公园的各个区域也有工作人员巡视。一位在锻炼场附近巡逻的工作人员表示,虽没见过猝死的案例在这里发生,但锻炼中摔下器械,需要呼叫救护车的事故已见过几次。
“作为园方,游客是来玩的。我们不能站出来说,这么热的天儿您回去吧,练起来多危险啊。”一位公园工作人员表示,天气不适宜锻炼时,也希望游客可以注意身体。但从管理的角度,公园“要求游客不锻炼”并不现实。
“是有被(救护车)拉走的,而且这么说吧,只要被拉走的,就没见过再回来(锻炼)的。”天坛公园一名锻炼者表示,虽然锻炼者之间很少讨论意外或猝死的案例,但意外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当然希望公园的设施能完善一些,哪怕锻炼的地方多种点树。”
学急救常识公园应配AED
“关键问题不是不敢救,是不会救。”在急救专家张元春眼中,当游客出现意外时,“不敢救”已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去年全国人大已经通过民法总则,法律会保护施救者,问题还在于,当意外发生的时候,你有没有急救技能。”
事实上,国内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员过少,公众设施缺乏急救设备已是老生常谈。据媒体报道,美国心脏协会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平均为9%,部分城市和地区可达50%,而我国大城市的平均水平不到1%。悬殊的数据,与我国公众急救普及率低有直接关系。
与之相对的,则是心脏骤停发生的案例与日俱增。年,北京市卫计委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并死亡,相当于不到1分钟就有1个人猝死。
“学习急救并不难,关键还是看有没有这个意愿。”张元春表示,专业的心肺复苏培训需要的时间并不长,较为现实的障碍还在于“钱谁出”——北京市红十字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