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全国妇联宣传部、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联合开展“致敬了不起的她·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发布活动,发布10名“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先进事迹。其中,就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李美红。在此之前,她还作为社区工作者代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并回答记者问。大家说,美红姐,你红了。来听听她怎么说?
社区书记去了国务院记者会
4月11日下午,国二招宾馆,作为发言人,话筒前的李美红有点紧张。两天前的下午三四点钟,正在社区值班的她接到石景山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军改的电话。“美红,有一个特别光荣的任务交给你。”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她猜想,可能是有媒体要来采访社区安装智能门禁的事儿。没想到对方接着说,“你要去一个大地方了,要上国务院记者会了。”
几乎没什么时间准备,她就已经坐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了。4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社区防控筑牢安全屏障工作情况。会上,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区党委书记李美红作为社区工作者代表对如何优化社区管控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从防控上守好三道门到服务上聚焦三类人,再到做好三件事,做好社区的守门员、“快递员”和健康安全员,李美红把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说得清楚明白,回答得有条不紊。
从记者会回到社区,大家问她,“姐,答第一题时,你有点紧张吧?”她点点头。同吃同住,一起工作的伙伴早就变成了最了解的亲人。她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普通的社区工作者,突然去到这么高规格的地方,真的挺紧张,特别是答第一问的时候,“不知道记者会怎么问,怕自己答不好。”
答完第一问,李美红说自己心里有底了。记者们问得接地气,她也答得顺畅,“都是平时在做的事情,实打实、亲身干的,不怕问。”说到这儿,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要不是场合大,时间有限,我其实还有很多想介绍的。如果没真正做过,照稿念,一下就能听出来。我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工作,讲出来,经得起推敲,负得了责任。”
抗“疫”坚守,三剑客和娘子军的故事
平时,李美红挂在嘴边,说的最多的是“我们这群兄弟姐妹”“我们家这些人”和“我们家孩子们”。在她那儿,“我们家”指的是八角中里社区,“我们家这些人”和“我们家孩子们”则是连她在内一起工作的16个社工。其中,男社工只有3人。大家开玩笑说,八角中里社区就是三剑客和娘子军的故事。
大年三十,在街道开完会的李美红在社区群里发消息,说疫情严重了,需要大家回来加班核实情况,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让她没想到的是,社工们二话没说,全都带着“铺盖卷儿”来了。“真的,我们家这些人每个人拎出去,都能干一番事业,他们干活儿不惜力,一心都沉在老百姓身上。”她细数每个人的情况,年纪最大的郝姐45岁,然后是自己43岁,另外一个42岁,一个41岁,有三个90后,其余全是80后。
社区活动室里,错落摆着十来张简易折叠床,一张上下铺铁架床,和一个小帐篷。中间一排放满了资料的桌子,算是给休息区和就餐区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区隔。“这就是我们的女生宿舍。”李美红告诉记者,“那个上下铺是后来才加的,之前睡坏了两张折叠床,还有一个睡觉打呼噜怕影响大家,就去帐篷里睡。”
帐篷前面的地上放着两个电饭锅。春节期间值班,饭菜都靠社工们自己做,一是安全卫生,二是节省花费。做好了直接端到旁边的桌子上吃,许多防控新点子都是在这张饭桌上诞生的。
从年三十到现在,从棉衣到单衣,在社区,李美红一戳就是七八十天。“大家老说,我坚守几十天不回家什么的,其实这些孩子们都一样。”
最开始的几天是最难的。从年三十到年初三,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她和社区同志们用最短时间将八角中里社区小区户,余人全部摸排了一遍,对业主在哪儿、有何需求、哪些是空房、哪些是租户等建立了详细台账,用图标的形式一一标注。同时,八角中里社区小区也是八角街道第一个采取“封门”管控措施的小区。
早在复工复产的返京高峰期来临前,社区就成立了“六人关爱小组”,保障了余户多名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此外,还率先在社区安装了智能人脸识别、测温系统,办理电子出入证。下一步,李美红在想能不能把楼门门禁和智能门卡连起来,让八角中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智慧社区。
“这不,今天中午我们还在联系安装智能取餐柜的事情。如果落实了,就解决了外卖取餐难、不安全的大问题。”她说。
小巷总理的乐与愁
社区管什么?打趣说,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往俗里说,是猫结扎、狗上环,耗子洞里塞药丸。往雅了说,是小巷总理;往实里说,是服务居民的贴心人。
年,李美红进入八角中里社区。“我是第三批,最早我们老书记是99年那批来的,然后03年招了一批,接着就是我们这批。”到现在,14年过去了,她说,自己从啥也不懂变成了生活百宝箱,“至少有关八角中里的里里外外,全都知道。”
14年间,李美红有过委屈的时候,被指责、被投诉,但更多时候感受到的是欢乐与温暖。居民都说,每次来你们社区办公室,远远就听到里面的笑声,你们在乐啥啊?她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和大家在一起工作,“感觉特别美”。
八角中里社区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特点是“三多”,社区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产权单位多,管理难度大。虽然小区是准物业管理,有专门的物业公司协调负责,“但是这么多年,老街坊们还是习惯有事儿就找社区,找居委会。”
私下里,大伙儿总结出了做社区工作者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耐得住清贫,“毕竟对年轻人来说,工资和同龄人比还是有差距的”;二是有爱心,能容忍,“对待居民要积极热情”;三是抗压能力强,“经常要面对一些负面情绪,要学会日常调适”。
八角中里社区在八角街道中段,小区内生活设施相对丰富完善,附近居民都习惯在小区内来往穿行。新冠疫情发生后,为方便管理,社区只保留南门开放进出,一些老街坊就有了意见。不配合登记测温、向热线投诉,“我们只能一遍遍跟大家解释,说疫情形势,说防控政策,说到后面基本都能理解。”因为情况掌握精准、措施落实到位,截止发稿,李美红所在的八角中里社区居民无一人感染。
更多的是暖心的瞬间。春节期间,看到社工们顾不上做饭吃饭,居民给门岗值班的社工送来热牛奶,热饭菜,后来又送了新鲜蔬菜和防疫物资。还有一家三口找到李美红,自觉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每天值班轮岗。
一位老人心疼社工们太辛苦,又希望为防疫做些事情,把一千元现金塞到社工手里,转身就走。社工们想把钱退给老人,又不敢追,怕老人着急摔倒,只能远远跟着,知道老人住在哪门哪户后,再把钱送回去。可是,老人坚决不收,她说自己不想出名,只是希望社工们把钱收下,也算自己的一点心意。
说起这些,李美红脸上满是幸福和感动,她握了握手里的暖宝宝,“对了,之前风雪大,天气湿冷,居民还给我们送来了暖宝宝,大家真的特别好”。
“妈妈,我抱好了”
从年三十开始,李美红就一直在社区坚守着。春节期间,正是阖家团聚之时,办公室和家虽然只隔着一条街,她却只能靠手机和家人同框。
和丈夫视频通话时,10岁的儿子霍铮总是别扭着不愿意过来,不肯说一句“妈妈,我想你”。直到差不多十几天后,儿子主动拿到爸爸的手机说,“妈妈,我想你!但我知道,我说了,你也回不来,我就不说‘想你’让你难过了。”
在社区守了六七十天后,李美红匆匆回过一趟家。儿子霍铮看到门口的妈妈说,“妈妈,我可以抱抱你吗?”印象中,儿子从来没有这样过,她赶紧做了消毒处理,紧紧抱住了儿子。“过了好几分钟,儿子跟我说,妈妈,我抱好了,你快去休息吧。”
4月16日,是李美红和丈夫结婚20周年纪念日。那天,丈夫来到社区给她送了一大束玫瑰花。庆祝的方式是给社工们带了吃的,算是请大家一起吃顿饭。“社区书记的丈夫都不是一般人,”她笑着说,“基本家里全是他在管,这次也多亏有他在背后支持我”。
对于荣誉,李美红说,其实我做的事情没什么特别,身边的社工、石景山的社工,北京市的、全国的社区工作者都在做一样的事情,尤其是武汉的社工,他们更辛苦,更不容易。在她看来,所有的成绩都归于一群伟大的石景山老街坊,一群伟大的“我们家的兄弟姐妹们”,还有伟大的家人们,支持着一个“小小”的李美红,一路前行,全心投入。
记者手记:
在八角中里社区,大家都习惯称呼李美红为“美红姐”。美红姐,热心热情,嗓门不大,但声音有穿透力。疫情防控期间,录“大喇叭”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她身上。居民们说,她录的防疫提示听得清楚,还有意思,像顺口溜似的。
从春节到现在,社区工作者一直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社区书记李美红更是在岗位上一守就是六七十天。4月17日,接受采访时,她的嗓子有点哑,却仍一再强调,“不敢松劲儿”。
居民们对李美红很熟悉,见过她为社区事儿跑来跑去,心疼过她在雪天值守门岗,但她们不知道李美红的一个小秘密。就在去年,她刚刚医院住了一个月。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个秘密,她从没提起,只是在和家人视频通话时,说一句,“放心,我挺好的”。
荣誉面前,美红姐还是那个平凡、忙碌、热心肠的美红姐,照常值班,沟通电话一个接一个。她说,疫情防控期间,自己和社工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