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容庚与顾颉刚相知甚深,容庚曾在书信中责备顾颉刚“贪多务得,好大喜功”。顾氏回信说:“兄责我之言,弟所乐受,因‘贪多务得,好大喜功’,本是弟之性情,所谓‘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
△《古史辩》第一册,年9月版
顾颉刚颇有自知。他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编辑书籍报刊,或者从事社会文化活动,都可概述为“贪多务得”。从成立朴社,到开办北京景山书社,显示其在社会文化实践方面的努力,也是其个性使然。
顾颉刚在上海与商务印书馆的沈雁冰、周予同、郑振铎等人过往甚密。经郑振铎提议,除上述4人外,尚有叶圣陶、胡愈之、王伯祥、谢六逸、陈达夫和常燕生,10人共同组织朴社,约定每人每月缴10元,共元由顾颉刚存入银行,以经营出版事业。
△《学衡》杂志第13期
年6月,顾颉刚当选朴社总干事。他发现北京大学所在地沙滩马神庙附近缺少书店,想朴社如在此开设书店,必可获利。经过考察和游说,同仁决议利用共同基金,在此租房开办书店。此即北京景山书社之由来。
顾颉刚凡事亲躬,耗时费力,除亲自参与招考学徒与伙计外,更亲自照料店务。当年11月15日,景山书社开张,顾颉刚还拉不下学者的脸面,“见人颇觉不好意思,想不到我也会做商业的”,他在日记中写道。所幸,书社经营良好,到年6月,已盈余90余元,“可见营业之有起色,将来可有发展之望也”。
△容庚著《金文编》
朴社成立的重要目标,是编辑出版同仁著作,而景山书社的首要任务则是销售这些著作。年9月朴社再版顾颉刚编著的《古史辨》第一册(初版时间是同年的6月)。“古史辨”是当年顾颉刚和钱玄同等人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引发的一场“地震”。《古史辩》的最先版本,被曹聚仁以《古史讨论集》在上海抢先出版,不料这个版本印刷粗劣,错字太多。顾颉刚补充更多新的内容,写了长篇自序,比曹聚仁版本厚好几倍,这就是《古史辨》第一册。其中《自序》有十万字,去掉“孟姜女”部分尚有六万字,放在书前用于说明《古史辨》的来龙去脉。顾颉刚认为这是他写得最畅快淋漓的一篇文章。《古史辩》出版后销路极好,一年里印了20版,景山书社当然功不可没。
相对于琉璃厂书肆的古籍经营,景山书社主要销售新出版的当代书籍,比如有关世界地理、科技等。甚至代售吴宓等人创办的《学衡》杂志。容庚日记有记载:“早往研究所,见《学衡》第二十六期《转注古义》,说甚明白。在景山书社购《学衡》三册。”
容庚本人著作及燕京大学出版的书籍,也在景山书社寄售。他的日记中有“取回景山书社《金文编》一部,尚存四部”记载。又记:“交景山书(社)《六体千文》五部,馀三十二部存开明书局,自取二部,锡永取一部,共四十部。”
审读:喻方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