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海燕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入关键阶段。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表示,未来5年,城市副中心将每年保持千亿以上投资强度,一年一个节点,实现城市框架基本成型。一批市民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民生工程将持续推进,同时加快与北三县等地区的协同发展,努力把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在“十四五”期间紧锣密鼓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将进一步缩短三省市的时空距离。

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综合枢纽——城市副中心站交通枢纽站,目前正在加紧进行土护降施工,预计将在年年底完工。该项目建成后,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该枢纽将连接M6号线、平谷线、M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京哈铁路、城际联络线三条铁路线路。

M、M、平谷线也同步加快组织实施。其中,M线为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骨干线路,起点是商务园(保留向西北延伸至东坝的条件),终点是小甘棠(保留向东延伸至潮白新城、大厂的条件),长度23公里,车站16座,其中换乘站9座,未来可实现副中心与东坝/北三县等地区的联通,支持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缓解向心交通压力。

M线全长29.1公里,沿途设23座站点,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内部的重要线路,串联4个城市级中心和7个组团中心的统筹联动,实现副中心组团式布局的形成,保障非首都功能向城市副中心顺利疏解。

平谷线西起CBD区域东大桥站,东至平谷新城,经过朝阳、通州、三河、平谷,线路全长约81.2公里,地下段53.8公里,共设置21座车站,在燕郊设置车辆基地一座,在朝阳设置停车场一座。河北段线路全长30公里,其中地下段18.3公里,设站5座,其中地下站4座。城市副中心范围内5座车站明年将实现开工。

绿心三大建筑3年后交用

随着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城市副中心的公共服务、城市品质等,在未来5年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和改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城市绿心三大建筑、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北京学校、北京景山学校通州校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等都将在“十四五”期间竣工投用。

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即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坐落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万亩林海中,建成后将成为副中心的文化地标。其中,剧院又名“文化粮仓”,可容纳人,其中有人的戏剧院、人的歌剧院、人的音乐厅。另包括可容纳人的多功能厅和人的室外剧场,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未来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目前首段正负零顶板浇筑完成,率先冲出地面。

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架阅览区、智慧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目前垫层及防水完成95%,正在同步推进底板及侧墙浇筑,即将开始首段地下室顶板浇筑。

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南侧形似巨帆,高高扬起;北侧形如船只,坚实厚重,描绘出一幅运河图景。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35米,分为主楼和市民共享大厅两座建筑。目前垫层完成70%,正在同步推进防水工程。

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已经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在年竣工交用。

探索老城更新副中心模式

城市“双修”是城市副中心改善民生、实现老城有机更新的重要途径。在发布会上,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规自局局长郑皓介绍,城市副中心正在开展“老城双修与更新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设家园中心、试点“自主式腾退”棚改等,积极探索老城更新的副中心模式。

建设若干个家园中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的一大亮点。今年,副中心首个社区家园中心建设试点在中仓街道启动。该项目利用小区废弃的锅炉房改造建设,落成后将为周边居民提供养老、医疗、教育、休闲等综合服务。目前中仓家园中心已经结构封顶。玉桥街道街区家园中心等4个家园中心于近期开工建设,北苑街道家园中心等4个家园中心加快稳定方案设计。“十四五”期间,区级、街道级、社区级的家园中心将分批启动建设,为地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

通过公共空间提升改造、慢行系统建设等,市民无论是交通出行、还是休闲漫步,都将得到更加舒适的体验。借鉴丹麦、荷兰等国家的先进经验,目前城市副中心以梨园站为试点开展了地铁车站及周边区域综合环境整治工作。以人的行为模式和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大数据分析和精细化设计,优化行人步行流线,减少绕行距离,提升步行舒适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