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墓地
胡适台北墓地
年2月24日,胡适于台北参与中央研究院第五届院士欢迎酒会的胡适,于会议中突发心脏病去世。
病故当天的胡适,身体状况极差胡适心脏病突发胡适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安息了!胡适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对面的胡适公园小山上。
台湾省政府将胡适于台北的公配居所改建为胡适纪念馆。另外,台北南港当地仕绅李福人,也捐出一片面积达两公顷,位于研究院附近的个人私地辟建为胡适公园,作为胡适的墓地。胡适墓志铭由知名学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壮为先生书写,其内容为:
墓志铭胡适墓位胡适墓位胡适台北墓地胡适墓地也安葬着他的家人胡适墓碑文胡适公园
胡适公园位于台北南港区,与台湾“中央研究院”一路之隔的胡适公园,原先仅是胡适先生的墓园。后来,与“中央研究院”内的胡适纪念馆一并,由台北市政府辟为公园。毕生倡导白话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的胡适先生,与妻子江冬秀女士合葬于此。第一届“院士”、甲骨文权威董作宾先生与夫人,以及多位地方学者均在此长眠。这里因而有“学人墓园”之雅号。
于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园内面积达平方米。
胡适公园董作宾墓胡适墓旁有胡适长子胡祖望为幼弟胡思杜所立之纪念碑,胡祖望年身故后,也从其遗命归葬于此。
年,胡适当选台湾最高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的“院长”,同年返台定居。由此起,直至年在“中研院”会议上心脏病突发逝世,这一居所陪伴着这位自由主义先驱者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光阴。
作为新文学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巨擘之一,胡适的一生与近代中国的文化学术潮流以及政治历史走向密不可分。由于倡导白话文学,推动“文学革命”,胡适少年得志,自美国博士毕业归国便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更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文学以外,受英美个人本位、注重实证的传统影响的胡适宣扬科学治学,号召破除封建思维,20世纪20年代最著名的一些争论如“整理国故”、“问题与主义”、“科学与玄学”、“东西文化之争”均可闻胡适的声音。建国后,胡适寓居美国,专事历史与文学著作的考据,自言以研究《水经注》案为乐,却仍与好友雷震共同创办《自由中国》杂志,为时处专制统治的台湾打下一个民主的楔子。
胡适公园尽管在台湾学术界地位尊崇,胡适却并不预备在蒋介石的强势统治下独善其身。年,雷震与台湾在野人士连署反对蒋介石违反“中华民国宪法”三连任“总统”,胡适即为连署人之一。其后,雷震筹备组党事宜,胡适亦参与其中并多番鼓励。同年9月,雷震被捕,胡适未受株连,仍甘冒不韪参与营救。曾遭国民党迫害入狱的李敖,困难时亦得到过胡适的鼓励和帮助,年其在北大演讲时曾公开表达捐款为胡在北大塑像的愿望。
胡适纪念馆
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号
胡适纪念馆位于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2段,为纪念胡适对于文学以及学术上的贡献,于年12月10日设立。胡适纪念馆也时常推广许多的相关活动,例如举办巡回展览或是胡适先生文章的介绍等等,服务人员也能随时为游客介绍胡适,胡适纪念馆已成为一个完善的场地,让民众能更清楚的了解胡适。
胡适纪念馆由故居、陈列室和墓园三部分组成。坐落“中研院”内的故居,一层平房,白墙蓝窗,室内陈设保持胡适在世时的原貌。
与故居相邻的陈列室,系一九六四年其美国友人吏带先生捐建,共展出胡适的情感世界、学术文化成就、胡适与近代中国、胡适与雷震四部分,及部分生前使用物品、文稿、信札等。墓园位于与研究院一条马路相隔的青山坡上,与故居遥遥相望。
胡适纪念馆入口胡适纪念馆入口胡适纪念馆胡适纪念馆胡适纪念馆胡适纪念馆胡适纪念馆胡适纪念馆胡适故居
绩溪故居
胡适绩溪故居胡适故居为清光绪三年-----六年所建{~},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官名胡传,原名守珊或单名珊,铁花系自号)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
故居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为两进三间砖木结构楼房,始建于年,是典型的晚清徽派建筑,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大门前是用鹅卵石铺成的院落。大门用水磨青砖净缝砌筑,门的上方有四块砖雕装嵌,五飞砖之上是瓦顶,东西两端发戗翼腾,线条明快活泼。前檐墙的檐下两角,用墨、赭两色绘以山水花鸟,简洁雅致。大门前和正厅上各悬着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的“胡适故居”直,横两块黑底金字牌匾。
胡适绩溪故居
前庭有天井,两旁有厢房,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出自胡开文墨庄制模高师胡国宾之手,反映出胡适“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出风格。辟为庵堂。
胡适绩溪故居厅内摆设如旧。胡适先生当年结婚用的房间里,有张“月宫床”朱漆描金,富丽典雅,镂徽派雕刻各种戏文及花鸟。
床额上方装有刻着’诰命“二字的小红漆箱。是胡适父亲胡铁花的遗物。床右侧还悬挂一把胡铁花当年佩用七星宝剑。两厢陈列胡适家书,还有许多现代社会名流题赠的字画。转过正厅就是后堂,中间隔一小天井,小厅上悬一块红底金字大匾,上书”持节宣威“四字。是当年胡适出任美国大使时,国民政府所赠。
后进的堂屋,“持节宣威”匾是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时,当地政府送的。
堂屋里陈列着胡适幼年时母亲课读的塑像
东厢房是胡适母亲的卧室
故居内部装饰以隔扇、窗栏、撑拱和雀替为主。与一般民居不同的是隔扇、窗栏的兰蕙图采用平地阴刻技法。故居分前后两进,中以户牖相隔。当年胡适和母亲冯顺弟便住在前堂西房,与西房相通的厢房是胡适念书的书房。胡适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
胡适绩溪故居
故居内现陈列着胡适生前的部分著作,书信手稿以及有关介绍胡适的文章。故居于年对外开放,年被列为安徽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被列为安徽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故居
上海胡适故居-万航渡路弄42号
现在这里是民居,没有胡适故居的任何标识
故居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弄,年5月间,胡适在租了该幢洋房。当年楼下是客厅、厨房、餐厅和卫生间。楼上大间是胡适和夫人江冬秀的卧室,旁侧小间是胡祖望和胡思杜的卧室,另一侧是胡适的书房。胡适在上海寓居时,接受光华大学教授聘任,同时又与徐志摩、梁实秋、邵洵美等筹办《新月》杂志和新月书店。
北京故居
胡适在北京的五处故居(按照先后顺序):缎库胡同[缎库胡同8号是普通四合院]、钟鼓寺胡同、陟山门街、米粮库胡同和东厂胡同。
缎库胡同8号
胡适在北京最初住在南池子缎库胡同8号,这里离当时的北京大学不远。住宅是普通四合院。房子不大,一进门为门房,两侧为厢房,中间是居室,旁有耳房,厨房很小,厕所更窄。院落也不宽大,栽一二株小树,数盆夹竹桃。两厢房为客室及储藏室,男佣人住在门房,女佣人住在耳房,室内家具陈设也很简单。那时各大学都长期欠薪,教授生活较清苦,胡适的经济也不宽裕。后来,胡适出版的着作日多,销路一好,收入就多了起来。在这时期,他到国外去了一次,住了10个月,不断讲学挣了些钱。缎库胡同8号是与同乡高一涵合租的。三个月后,胡适回家乡结婚,没度完蜜月就回到了北京。胡适想把妻子和母亲接到北京来,那样以前租的房子就不够住了。
年,远在湖南长沙的毛泽东曾经投寄一张明信片给胡适,所书地址就是缎库胡同这座住宅。信中说:“适之先生: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此颂教安。毛泽东寄。”胡适比毛泽东年长两岁,两人在京有过一段交往。就在缎库胡同这所故居,也是这样一个冬日的雪天吗?毛泽东曾经登门拜访正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胡适。同是青年人,笔墨通有无。28岁的毛泽东拿来一篇稿件《湖南第一大学自修章程》,请30岁的胡适审定修改。因为,此文是在胡适讲演稿《一个自修大学》的基础上拟成。回湘后,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兴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并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一文。关于两人在缎库胡同的会面,胡适在他晚年的日记中提及。
在缎库,胡适写成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发表在《新青年》第7卷第1号。此文,表达了作者所主张的中国现代文化人面对古老的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复兴伟大使命所要秉持的一种原则性的文化态度——即“评判的态度”。他说:“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评判的态度,简单说来,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别一下好与不好。”仔细数来,“评判的态度”具有三点要求:首先,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其次,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的吗?”最后,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难道就没有别样做法比这个更好、更有理、更有益吗?”胡适进而说道,德国哲学家尼采有言——现今时代是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ationofallValues)”的时代。而“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他认为,只有研究问题,输入学理,然后才能再造文明。
钟鼓寺胡同14号
钟鼓寺胡同位于东城区西部,属景山街道办事处管辖。明时钟鼓司设此,故称。钟鼓司是明内府24衙门之一,职掌“出朝钟鼓”及有关娱乐活动。清末,“司”讹为“寺”。此巷明、清时多居住皇宫勤杂人员。民国后沿称,胡适曾住过钟鼓寺正房。年后称钟鼓寺胡同。年整顿地名时改称钟鼓胡同。
年3月,胡适租下了钟鼓寺14号。这是个典型的四合院,共有17间房屋。一进门是9间正房,两侧为厢房,旁边有耳房,正房是寝室和书房,两厢为客房及会客室。5间偏房作厨房及佣人住处。厨房比较小,庭院也不算宽大,有几棵小树,几盆夹竹桃。那时,胡适任教不久,又是新婚刚过,尚无多少积蓄,因而租赁了这座普通的四合院。
这一年的3月11日,胡适写信给母亲,谈起准备在北京租赁一所较大的四合院:“……今天下课后,出去寻房屋,寻了两处,一处约有十七间,价钱太贵了,房子又太旧了,故不曾和他还价。一处有房十间,都还新,似乎还合用。我问他价钱,他开口要了二十五元一月,大约二十一二圆可以租下。明天再去问问看。若让至二十元,我便租了。现住的房子太坏了,太不紧密了,所以要搬家。”3月13日、27日,他在写给江冬秀的信中说明,在靠近北京大学红楼的地方,已看完了一所房子,地方离学校很近(与江朝宗住宅相隔一巷)。已付了定钱,预备搬进去住。房租每月20银元(合今人民币约元),确实很便宜、很划算。
陟山门街6号
上世纪20年代中期,胡适入住陟山门街6号。
陟山门街不长,不过一二百米,略显弯曲。它东端接景山,西端系白塔,曾是明清时代的皇帝御道。胡适从钟鼓胡同迁居至此,房子宽敞了很多,院子也大,气派也两样了,有长廊,厨房中有机井。这6号官邸主人,乃民国时期在段祺瑞内阁任司法总长的林长民。林家原有的家具陈设及皮沙发等,也被胡适全部买过来了。
米粮库4号
后来,胡适的朋友越来越多,书籍也越来越多,陟山门的房子又不够用了,于是他又找到米粮库4号的房子。此房较陟山门的房子更为宽大,院中嘉树成荫,清新整洁,有车库、锅炉、洗浴室和卫生间;房间不仅高大,为数亦多。徐悲鸿、徐志摩、丁文江等朋友此时皆住于他家。
年,胡适一家搬住米粮库4号。曲折的米粮库胡同,它的形成大概是在明朝,因以前胡同里有存放米粮的仓库而得名。米粮库胡同东起地安门内大街,西至恭俭胡同。胡适原想把老母亲和新婚妻子接到北京来共同居住,后因老母亲年老多病,不肯北上,只有妻子一人来京。胡适按月寄30银元赡养老母,有时寄的多些,或托人带些药品、食品之类,以尽孝心。
东厂胡同1号
抗战爆发,胡适只身赴美。抗战胜利后,胡先生回国任北大校长,改住东厂胡同1号。此房黎元洪曾住过,这是胡适在北京的最后居所。
当时的黎氏故居共分四路院,每一路院都各有四进套院。最东边是花园,花园西面是黎氏家庙,再往西是黎家住宅院落,最西边是家里的花窖与仆人的住处。胡适住在黎氏居家院落的中间一座四合院内。那一路居家院落,除了住过胡适,还住过北京大学的其他教授,比如傅斯年、范文澜,再比如吕叔湘、罗常培等。梁思成、郭沫若、季羡林等学者、作家也曾在这里工作与生活过。
胡适在北京的故居无保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