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中心之一。它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城市,同时又是一处历史名都,今天我就来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先来看看北京地理位置,北京雄踞于燕山脚下,华北大平原的北端。它的西南、西北和东北部环绕着连绵不断的山岭,仅东南一面拓向平原;东距渤海一百余公里,处在辽东、山东两大半岛的钳形护持之内。明末清初的史志学家孙承泽撰《天府广记》,誉之为“幽燕自昔称雄,左环抢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苏秦所谓天府百二之国,杜牧所谓王不得不可为王之地”。

远在史前时期,流经现在河北、北京、天津境内的永定河,穿过西山的重峦叠嶂,在今京郊门头沟区三家店村附近出山后,即荡涤于平原之上,形成了一个面积广阔的冲击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上京湾”内的北京小平原。这里气候温和,水甘土厚,林木茂密,自然环境十分优越,适合古人类的生存、演进,以及渔猎畜牧农林各业的发展。后来,古代北京城的最初城址,就建在地势较高的这一冲积扇的脊部。由于北京势踞形胜,地处要冲,内跨中原,外控朔漠,自古以来便成为我国中原、华北地区与东北、内蒙以至西北地区联系、交往的枢纽。

北京历史源远流长,上限可追溯到大约五十万年至七十万年之前“北京猿人”所处的洪荒时代。就以京郊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来说,它的重要意义首先是由代表四十个猿人个体的化石材料,确立了人类发展史上存在过“猿人”这个阶段。同时,又以“北京猿人”留下的十万余件石器、骨器、捕食的动物遗骸、采集的植物种子和深厚的灰烬层等,表明北京是地球上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继“北京猿人”之后,在这里发现了距今二十万年至十万年的“新洞人”和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显示了北京地区自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至晚期,都曾有人类连续生息、繁衍、劳动在同一个地方,竟长达七十万年左右,从而证明我们的祖先具有多么顽强、多么坚韧的战胜大自然的能力。不仅如此,北京猿人的演进还以丰富的古人类活动资料,成为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著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命题,最具有说服力的生动例证之一。

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得更为广泛,到处都留下了古代先民生活与斗争的足迹。这里有门头沟区东胡林村黄土台地上发现的,至今已达一万年左右的人类骸骨化石,也有平谷县北捻头、上宅村等地距今七千年至六千五百年以前的文化遗址。昌平县雪山村出土的文化堆积物分为先后三个时期,它们恰相当于上自中原仰韶文化和东北红山文化,中经龙山文化,下迄商周时期的演变进程,反映出北京古代居民从原始氏族公社逐步迈入奴隶制社会的历史路程。

在海淀、房山、通县、怀柔、密云、延庆等区、县,也都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了石斧、石刀、石镰等磨制石器。这说明四、五千年以前的北京居民,已经离开岩洞来到平原上活动。他们摆脱了原始渔猎生活,开始从事定居的农耕生产。在他们面前再不是野蛮时代的一片暗淡,放出的将是文明时代的绚烂光辉。北京地区结束石器时代,跨进青铜时代,与中原夏商时期的历史演变相近,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大约距今四千年前开始,延续了一千年左右。这时活跃在燕山南北的先民留下的遗址与遗物,是一种带有明显地区特色的青铜文化,被考古学家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

在昌平雪山村、密云燕落寨、平谷刘家河、丰台榆树庄、房山琉瑞河等地,都曾发现当时人们的遗迹和墓葬。从出上的成套的青铜礼器、珍贵的铁刃铜铺和精美的金制装饰品等可以看出,在北京地区的部族、聚落里,开始形成以王权统治为主要特征的一些奴隶制小国。这里的古代燕国,就是循着历史的必由之路成长起来的,依附于原商王朝的北方属国。在早期部落战争和王权统治建立的过程中,人们掌握了筑城御敌的技术。

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研究,北京地区筑城的历史始于商末或者还要早一些,但至迟也不会晚于商末周初。房山琉璃河董家林村商周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作为古代燕国的都邑,迄今已逾三千余年。在历史文献记载中,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股灭商,在今北京地区建立燕、蓟两个封国开始,至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蓟都,历时八百多年。虽然城址的具体变迁尚有待于地下发掘的考证,但燕都前城的方位大约在今北京地区西南部,已为北京史研究工作者所公认。现已出上的大最的铁制器具和“燕明刀”币等遗物,充分表明蓟城当时已是人口密集、生产发展和交易频繁的北方诸侯领地中心,是“富冠海内”的著名都会。

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设郡县,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蓟城又成为郡的治所。经西汉、东汉,计四百余年,燕地蓟城虽然有时为封国都邑,有时为州郡治所,但一直是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北方政治、军事重镇,以及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汇合要津。此后,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蓟城作为幽州治所,度过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也经历了隋唐以来的社会繁荣和衰败。当时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矛盾和融合,日益增强了幽州蓟城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扩大了它的影响。自魏晋至隋唐五代的七百多年当中,幽州蓟城曾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慕容携的前燕)和叛乱、割据势力(史思明的大燕、刘守光的大燕)先后三度立为都邑。虽然总计不过十多年时间,但从这个城市的政治功能和作用考察,幽州蓟城实际上己经出现独自影响、左右中国北部,乃至于钳制中原的因素。

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后,于公元年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南京为辽朝五京之一,在契丹政权向中原地区扩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这里是中原政权控制、稳定北方的军事基地,现在成了契丹人吸取汉族文化、占领南部农耕地区的统治中心和贸易中心,又是他们继续南下、逐鹿中原的前进基地。辽朝占据燕京年以后,东北的女真族崛起,金朝统治了整个中国的北半部。

公元年,金海陵王改燕京为中都。这样,北京终于发展成为一代王朝的正式首都。接着,历元、明、清三代,北京均为京师首府,更进一步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玫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直至辛亥革命之后,民国初年仍曾一度迁都于北京。而北京的城市规模、建筑艺术、宫殿苑囿、坛庙寺观、园林名胜,以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瑰宝和近代工业兴起后的一些市政管理设施等,大都是在辽、金、元、明、清五朝建都、长达千年的这个时期内,先后出现并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年北京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给这座文化古都增添了无限的青春活力。在短短三十几年的历史一瞬间,它又以人民首都的新风,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阔步迈进。纵观北京历史演变的轨迹,大体上就是沿着部落、方国、诸侯领地中心,进而至于华北地区的重要城镇,后来逐步发展,才上升到全国首都的显赫位置和世界著名大城市的行列。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和现代城市,它的地位与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上,有一个由低到高、从小到大的演进过程。尽管其中也曾出现一些曲折和反复,但总起来说,这个城市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而其机制与功能自成系统地发展,辐射全国历千年,至今不竭。正因为如此,非京在全国大中城市和古都名城中独具自己鲜明的特性,在世界各大著名城市中亦确属罕。

北京地处我国中原、华北与东北各族人民生活的交结地带。自古以来,民族关系的错综复杂,民族矛盾的时缓时剧,民族触汇的逐步凝聚,就是北京历史演变进程中的一个显着的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都蓟城即处于戎狄杂居地区,东有孤竹,北有山戎。今京郊延庆县古城村所发现的山戎族墓葬群一百余座,证明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燕北山戎,经常活动在燕山、军都山一带,“各分散居路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式,然莫能相一。”战国中期以来,燕国逐渐强盛,又同北部的东胡,东北的秽貂、肃慎,西北的匈奴,西南的白狄诸族为邻。秦汉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燕蓟地区除了同匈奴、乌桓、鲜卑诸族经常进行经济文化交往又不时发生争战之外,还和东北的夫余、抱娄、高句丽保持着联系。西汉初,中原大战,燕、齐、赵人往东北各族住地避乱的即达数万口。以后缘边诸族内附,定居于燕蓟地区的人也不少。

两汉时,北部边地征战、扰掠虽多,但在上谷郡宁城(今河北万全)一直开放民族贸易,“岁时互市”。这种人口的迁徙、流动与贸易交换,逐渐打破了民族的生活地域,增加了各族人民的相互接触与了解,互通有无和相互学习,有利于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关系紧张而又动荡的年代,但也是民族之间迅速融汇、日益凝聚的年代。晋末统治腐败,北方诸族纷争,割地而王,各建方隅,幽州蓟城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成了入主中原诸族扩大政权、巩固政权的必争要地。先是揭族石勒的后赵、鲜卑慕容侥的前燕、氏族符坚的前秦和鲜卑慕容垂的后燕相继占据幽州,接着又有鲜卑拓跋氏的北魏、东魏,以及鲜卑化汉族高氏的北齐和鲜卑化匈奴宇文氏的北周的统治。这些征服者尽管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

这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它同幽蓟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入主中原诸族社会逐步实现封建化的过程是相一致的。当时,政权递媲频繁,幽蓟地区流出、流入的各族人口更加经常,民族生活地域的界限进一步被打破了,在地方官吏和军队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族混杂成份。基层政权、军队官兵的成份逐渐变化,就会促使征服者本族内部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并以新的阶级的组合逐步代替原有的民族的组合。象前燕于公元年定都蓟城前后,先是“稍徙军中文武兵民家属于蓟”,后来又将鲜卑、胡、揭各族三千余户迁到这里。其用意本来在于稳定政局和巩固政权可是进入内地的鲜卑王公大人很快却转化为封建贵族、官僚。他们同当地的世家大族一样,拥有大量贫苦农民为荫户,任其剥削,以致形成本族内部的阶级分化和重新组合。

再如北魏末年爆发的六镇起义和柔玄镇兵杜洛周领导的幽州地区的斗争,也不是各族统治者之间的争战,而是北部边塞地区各族人民与起义戍兵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北魏王朝的斗争了。这种同苦难、共命运的反抗斗争,结下了各族人民的生死情谊,促进和加深了民族之间的融化,并且推动着中华各族人民的日益凝聚和向前发展。隋唐再度统一,多民族国家重建,其政治军事力量的强大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大增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信心。唐代前期,太宗贞观年间,实行了一些明智、灵活的民族政策,并把幽州作为融汇东北、北部诸族的重要地区。突厥、奚、契丹、鞋辐、高丽、室韦、铁勒诸族都曾有人陆续迁到幽州城内外,及其附近的昌平、良乡、潞(今通县)、安次等地居住。

在幽州地区,唐王朝先后建立了十九个羁糜州县,并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等怀柔措施,来安置他们的生产与生活。至玄宗天宝年间,幽州各族人口增长到四十万以上。其中,羁糜州县所领少数民族人口即达五万多人。若将这一地区自唐代开国以来入属降户和分散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计算在内,其数量则还要多。当时的幽州人是由内迁诸族同汉族互相融化形成起来的,而幽州城也的确可以称为各族人民汇聚杂居的北方多民族大城市。天宝十四载(公元75年)十一月,在幽州发动起来的“安史之乱”,破坏了盛唐的繁荣景象,带来的是唐代后期藩镇势力割据的分裂局面。此后一个半世纪之内,握有实权的地方军事首领,先后有二十八人统治过幽州地区。这时幽州诸族之间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而民族的融合与凝聚也更迅速,可以说,是在叛乱、平叛,以及军变更迭的战火中演进的。

像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叛首安禄山本为胡人,卷进这场叛乱的却有汉族官兵和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人,凡十五万众。而平息叛乱的则又是唐廷名将、祖属契丹的李光弼,和郭子仪所借助的回绝兵。幽州之所以长期处于割据分裂状态,这固然表明地方诸族军政实力派之间的争夺,及其同唐王朝中央统治的矛盾尖锐化,但归根结底,还是反映着幽州这个地方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开发下,日益增长了自己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只不过在阶级压迫的社会里,人民自己创造、积累下来的财富和力量,却被统治者霸占了去,并借此残暴屠戮、统治镇压人民罢了。

就幽州地区来说,自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封建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缘边古代诸族大多已同汉族融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不仅表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方面,而且在社会意识、心理感情和语言方面也相互渗透,互相吸收,日益深化并趋于同一。幽燕地区由中国北半部的统治中心向全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民族凝聚中心的转变,始自辽、金,实现于元,而明、清两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从辽代燕京、金代中都到元代大都的演进中可以看出,契丹、女真以至蒙古族的征服者,带着自己因袭的民族社会传统逐步过渡到以封建方式统治全国的历程。一般说来,当池们靠着强悍的武力进入幽燕地区之初,大多推行自己原有的统御措施,对汉人采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从而造成生产的破坏,并遭到当地群众的强烈反抗。可是,面对着封建经济和中原文化的挑战,他们或早或迟总要调整各方面的治策,以适应当地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如此便无法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像辽朝实行“胡汉分治”的双重政治体制,以便于恢复和发展燕京地区的生产,从中取得更多的社会财富。金海陵王完颜亮为着南下江淮的需要,力排女真守旧派贵族的强烈非议,毅然迁都于燕京,并且大大加快了以汉制代替旧制的革新步伐。这些政治体制变革的实例可以说明,中华各族人民之间具有多么顽强的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而辽、金时代的燕京正是北部中国这一民族融化与民族凝聚的中心。至于元朝,成吉思汗建国之初,本来是以蒙古族名作为国名的。公元,年忽必烈汗即位,才按照汉人的封建王朝的传统,颁布诏书,始建年号“中统”,称皇帝。诏日:“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议。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

公元年十一月,又“建国号日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次年二月迁都燕京,改中都为大都,始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民族中心。可见,忽必烈也是以中原封建王朝的继承者自居,他所统治的国家不只是蒙古族的单一政权,而是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统一国家了。元代的大都城,基本上沿袭了宋、金旧制,但却贯穿着更明显的民族等级制和民族压迫的内容。当时,拥入大都城内居住的既有大批的蒙古人,也有不少唐兀人、维吾尔人,以及中亚、西亚的各族人。由于元朝疆域的广阔,大都城不仅成为国内多民族聚居之所,一时还成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明代燕王朱棣以北平为基地,于公元年7月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帝位。他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所谓“龙兴之地”和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于公元年升北平为北京,并迁都于此地。

明代的汉族统治者为巩固全国的统一政权,一面对内附诸族的臣服、朝贡等实行怀柔、宽厚治策,一面又采取离间、分化等手段去瓦解漠北蒙古、东北女真贵族的地方势力。当时,在北京建会同馆,作为各方使臣住留的地方。女真、藏、蒙、回、维吾尔,以至憧、苗、瑶、傣等族代表均曾进京,进一步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与联系。清军于公元年五月进入北京,建立起以满州贵族为首的清代各民族的统一国家。清朝的民族治策虽然分为满、蒙、汉三个等级,但为着巩固和扩大统治,也不得不广泛吸收汉族官僚地主参加各级政权机构。推行满、汉宫员的复职制,设捐纳、特科,并把学习、发展汉族封建文化,定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北京地区增加了几干万满族居民,聚居这里的还有汉、回、蒙、藏,以及朝鲜、俄罗斯等族人。

中华民国代替大清帝国之后,孙中山先生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口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族方案,较之历代封建统治者当然要高明得多。但实际上,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真正得以实现,而首都北京正是全国56个兄弟民族团结、合作、兴旺、发达的象征。

北京城就是一座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宝藏的,生动、真实而有代表性的博览馆。北京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最后三个王朝的帝都,历经元、明、清六百余年的苦心经营,在整个城市布局与城市建筑上,体现了中国以至东方古代文明的智慧结晶。公元0年以后,虽曾屡遭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宫僚资本主义的蹂墩和破坏,但自年解放至今,经过精心改造和规划建设,仍然基本上保存了古都北京独特的历史风貌。

鸟瞰北京全景,气势磅礴,布局宏伟,层次鲜明,疏密有序。突出于市区中部的是占地40公顷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东侧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西侧为人民大会堂,广场中央盗立着高达37.94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面对广场的是重新修葺、加高了的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坐南朝北,与天安门城楼相遥望。从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延伸出去的近百华里的广阔大道,形成了一条横贯市区东西的主轴线,它同明、清北京旧城自永定门、正阳门纵贯景山、钟鼓楼,长达16华里的南北中轴线于天安门相交,构成了展翅腾飞的雄伟态势。

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和兴建,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革命气派和英雄气概,展示出一个鲜明而又集中的城市设计主题思想:中国人民永远站立起来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民首都在发展中不断前进。这样,原来显示皇权神威、唯我独尊、君王至上、臣民辅次观念的旧城格局,就象古今叠印的城图那样,作为独有的历史背影,完整地保留在这座中心政治舞台上。虽然,占据旧城中央的紫禁城古建筑群,实际上被推移到陪衬的位置;但它仍以举世无双的民族历史文化特色,在当今北京城的整体布局中显得那么重要而不可或缺,又是那么富丽堂皇、庄严凝重而令人惊叹不已。北京城的整体布局、结构和南北中轴线的确立,最初的基础是元大都城。

元建大都,几经筹措,忽必烈才决定放弃已焚毁的金中都城,于公元7年初动土另建新城。次年十月,宫城完工。公元年,大都城建成。公元年二月,将旧城居民陆续迁入新城。大都新城位于中都旧城东北郊,以太液池琼华岛大宁宫为中心兴建。引白浮泉水,凿通惠河,解决了水源和遭运问题。大都城的整体设计思想,格守《周礼·考工记》所规定的原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理想的蓝图。大都坐北朝南,呈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南墙在今东西长安街南侧,北墙在德胜门外八里的小关一线,今尚存土垣遗址一段。东、西两侧城墙的南段,大体上与后来的城墙相合。城中街道也按照《周礼》的原则,由南北和东西走向的干道组成方整的棋盘形,经纬分明,整齐划一。至今北京城内有些古老街道和胡同,其遗迹宛然可寻。

元大都城以其雄伟的规模、华丽的建筑艺术、科学的布局和高度的工程技术水平为当时世所称羡,是世界上其他城市难于比拟的。紫禁城又称宫城,城内庞大的宫殿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年),经十五个年头基本建成。明、清两代,屡经改建、修葺,名称迭有更易,但仍比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自南面承天门(今天安门)起,以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明嘉靖时重修改称皇极、中极、建极,清顺治时改名太和、中和、保和)与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在一条中轴线上直贯北面玄武门(清改为神武门)外的万岁山(今景山)。三殿两侧有文华、武英为配殿。三宫东西又各有六宫为侧翼,最后为精巧的御花园。

紫禁城宫殿群座落于层叠堆砌的汉自玉台基、护栏之上,红墙黄瓦,金碧辉煌,风格绮丽,宏伟壮观,凝结中国古建艺术之精华,堪称古代宫殿建筑之奇迹。年10月,辟为故宫博物院至今,珍藏着数以万计的文物和瑰宝。紫禁城外面原为皇城,周长18华里,开6门,民国时期已拆除。皇城外面为京城,亦称大城(今二环路),周长45华里,开9门,后来增筑外城,京城又称内城。明代将“左祖右社”紧连着皇宫,在承天门(天安门)左右分别建祭祖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翟坛(今中山公园)。南城建有天坛、山川坛(先农坛),城北建地坛与天坛相对。

日坛、月坛建于城之东西,至清代,仍不断修葺、沿用。现存正阳门和箭楼,为原来北京内城的正门,北京城东南角楼,为原内城东南转角与外城相接处的城防建筑,德胜门箭楼和部分瓮城月墙,位于原北城墙西侧,是古都北京通往居庸关、八达岭的重要门户。从这些城垣遗迹,大约可见当时北京城池之雄伟规模。清代沿用了明朝的宫殿和城池,街坊也未作大的变动。除了重修宫内殿堂,增建不少王府,以及营建“三海”(南海、中海、北海)皇家园林之外,清王朝几乎倾国力于开发、经营北京西郊的园林冈景资源。

自海淀至香山,东西长20华里以内,造起了遥相眺望、连绵不断的皇家、王公、贵胄的园林建筑群。圆明园、畅春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万寿山的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即为著名的“三山五园”。尤其是圆明园,占地52余亩,周长约40华里,经百余年苦心营建,先后造景多处。圆明园撷取当时江南名园胜景的特色,汇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萃,兼有欧洲古典建筑的风格,中外合璧,推陈出新,楼台殿阁林立,廊亭轩榭相连,因地制宜,堆山导水,将诗情画意寓于变幻万千的园林景色之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

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圆明园久负盛名,可惜年和年先后为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毁作废墟。现在残存的遗址,成为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福海、万花阵等景观已得到恢复。作为过去的帝都,京郊昌平县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帝王陵寝墓群一一明十三陵。经20多年营造,这里共建明代十三座帝陵。陵区山环水绕,占地40平方公里,周围建陵墙,设10个关口。总神路自南而北,蜿蜒曲折,通往各陵。

清代以来,年久失修,屡遭破坏。新中国建立后,修缮了长陵、景陵和永凌,但难以恢复旧貌,又发掘了定陵,建立了定陵地下宫殿博物馆。长城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空前未有的创造力,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团结、振兴昌盛的伟大象征。北京境内现存明代兴建的长城,是在过去土筑或石砌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自京郊平谷彰作里关入境,经密云、怀柔、昌平,西接横岭出境。长达千余里,设关口百余座、空心敌台40余座,附墙台30余座。北京境内的长城,处于京师要地,倚山凭险,拔地而起,雄伟磅礴,坚固异常。现存最完整的北京长城段落为八达岭,在京郊延庆县境内,是万里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北口。

八达岭居高临下,气势非凡,向称“天险”,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要地。北京不仅在整个城市的布局和建筑方面显示着古都的独特风貌,而且经过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开拓和创造,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据年底统计,由国务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区县人民政府分别确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共有项。

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项,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项。同时,在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中,还分别收藏了各类珍贵文物共达20多万件。在这些文物古迹中,有不少是闻名全国以至于全世界的无价“国宝”。它们从各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反映着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文教科技水平及其风格特点,而成为我国各族人民谱写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创造伟大祖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的见证。

北京在旧社会是历代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妞垒和中心北京人民为了摆脱受奴役受压迫的地位,曾经进行过长期的、曲折的和顽强的斗争。尤其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北京各族人民更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英阅奋战,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辉煌篇章。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风暴席卷中原大地,燕蓟地的人民即纷起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军,积极参加了反秦斗争的行列,并曾拥立占据蓟城的故上谷卒史韩广为燕王。西汉末年,广阳蓟城的起义农民以铜马军为旗号,奋起攻杀官吏,打击地主豪强,河北诸部“众合数百万人”。东汉末,张角领导黄巾大起义,广阳蓟城一带的黄巾军攻破州郡,焚烧官府,杀幽州刺史郭勋及广阳太守刘卫。隋末唐初,灾荒遍野,上谷王须拔、魏刀儿、幽州杨仲绪、河北高士达等,均曾率众反抗隋朝暴政。

公元年(唐武德三年),窦建德领导的起义军在幽州迅速发展,屯兵笼火城(今北京城南与大兴之间),三次围攻幽州城。辽宋金元以来,北京的地位日益显要,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控制,力图使之成为所谓的“首善之区”。即使如此,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从来也没有间断过。公元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经过三、四年的廖战,终于攻克北京城,推翻了历时余年的明王朝,建立起农民自己的大顺政权,在北京历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页。这个政权,虽然在北京仅存在43天,但在北京人民的心目中,却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象。

年(清康熙十二年)十二月,杨起隆自称朱三太子,组织北京汉民和一些八旗家奴举行起义,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建立“中兴军”,终因双方军力过分悬殊而遭到失败。但其影响深远,以后北京和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汉族人民的反清复明活动,他们大都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

年(清嘉庆十八年)九月,北京天理教首领林清率众攻打紫禁城,以近百名教众冲入东华门和西华门,与宫卫、护军展开搏战而英勇牺牲。北京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杂处的地区。在反抗民族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和保卫北京的英雄人物。西晋末,著名诗人和爱国将领刘砚与鲜卑段匹碑在幽州蓟城结盟,抗拒石勒。后在东晋密使挑拨、唆使下,刘现被害于蓟城。北魏占据幽州之初,也曾遭到当地群众和乌丸部落的反抗。南宋灭亡之后,被俘后囚禁于元大都的宋朝皿相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展示了他的高风亮节。

公元年(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文天样从容就义于柴市口(今北京莱市口),年仅47岁。今东城区府学胡同有文垂相祠,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年(明正统十四年)夏,蒙古瓦刺军四路南犯,英宗亲征于土木堡(今官厅水库北岸)被俘。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了一场抗击侵略者的北京保卫战。瓦刺军围攻北京七昼夜不克,伤亡惨重,战败北逃。后人在今东单裱措胡同于谦故居建祠,悼念他的忠贞爱国精神。年(明崇祯二年)十一月,后金首领皇太极率八旗兵破墙入塞,旋占遵化、顺义,直逼通州,京师戒严。蓟辽督师袁崇焕率九千劲旅从关外驰援京师,在广渠门外列阵布防,挫后金军,成为明末抗击后金统治者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今北京广渠门外龙潭湖岸有袁督师庙。

自0年以来,北京人民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一次是在太平天国北伐军挺进直隶,派人潜入北京活动,在全国农民起义声中,英、法侵略者先后于年、年派兵攻占天津,侵犯北京。年9月,中国军队在京郊通县张家湾及县城关以西八里处的八里桥进行了两次激烈的阻击,步兵奋勇迎敌,激战达四小时之久。后因清军将领临阵先逃,战事失利。10月初,法、英侵略军先后开到海淀以北的圆明园,成群结伙,烧杀抢劫,互相咒骂,互相争夺。这批明火执杖的强盗,视人类智慧之臀华为草芥,肆意践踏,野蛮蹂描,一边纵火焚烧,一边冲闯行抢,几天之内就把圆明园毁为一片墟烬,干下了世界史上罕见的暴行。

正当皇亲贵戚四处逃散,咸丰帝派人议和、投降,北京附近农民群众仍自发奋起反抗侵略军的暴行和清政府的卖国行径,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历数年不息。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高涨,义和团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年5、6月间,在华占有侵略利益的列强十分惊恐,各国公使以保护使馆为名,调兵进京。5月31日,美、英、法、意、日、俄等国军队三百余人进驻,6月1日和2日,德、奥两国官兵八十余人入京。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挑衅,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北京城内的义和团众发展得更为迅速。义和团高举“替天行道”、“扶清灭洋”的大旗,到处张挂揭帖,举行示威游行。他们愤怒指斥清廷腐败官僚的卖国媚敌勾当,并于6月下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列强使馆。

8月2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纠集侵略军四万余人自天津进犯北京,13日与义和团战于广渠门,24日攻入北京城。15日凌晨,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西逃,在其向侵略军乞降的同时,却恶毒谕令残酷镇压义和团。侵略军入城后,与义和团展开激烈巷战,火烧庄王府,野蛮屠戮无辜,仅聚集王府之义和团众,殉难者即达一千七百余人。北京城横遭洗劫,八国联军侵略者公开准许士兵抢劫三天,随后继以私自抢夺,直到联军撤出北京。这就是帝国主义侵华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侵犯北京。义和团运动虽然被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扼杀了,但却促使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并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年(清宣统三年)20月1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黑暗统治。翌年1月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漫长的封建君主专制。但是,封建军阀袁世凯紧接着就窃取了国家最高权力。他刚当了大总统,便在北京演出了一场称帝复辟的闹剧。北京陷入北洋军阀派系之间的角逐和混战,北京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北京这座具有长期反抗斗争传统的英雄城市,又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也由上海迁到北京。他们打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封建宗法思想开仗。鲁迅站在这个运动的前列,在北京战斗了十四个冬春。他在《狂人日记》等著名作品中,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学生爱国运动,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运动,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进行传播及斗争。年长辛店铁路工人同京汉铁路广大职工一起,举行著名的“二·七”大罢工。年北京学生联合会等五十余团体,发起成立反帝大同盟,开展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周的斗争。年5、6月间,北京各界连续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抗议军阀政府镇压群众和逮捕学生,声援上海“五册惨案”,声讨帝国主义惨杀中国工人的罪行。年北京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为反对日、英、美等八国无理提出的所谓“最后通牌”而惨遭皖系军阀段祺瑞镇压、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搜捕李大钊等60余人。年国民党新军阀进占北京,实行的仍然是地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统治。年,当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首先发动了“一二·九”抗日民族救亡运动。年7月7日,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军无理挑衅、向卢沟桥进攻。驻防平津一带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官兵,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浪潮高涨的鼓舞和推动下,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北平各界广大群众立即掀起支援前线热潮。

7月28日,日本侵略军猛犯南苑,副军长伶麟阁、师长赵登禹率部抗敌,不幸以身殉国。同日晚,奉蒋介石命令,二十九军南撤保定。29日,日本侵略军进占北平城,平津相继沦陷。从“卢沟桥事变”起,中国进入长期抗战时期。北京人民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蹦下,忍辱负重,坚持斗争,度过了八年艰苦的日子。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长的一次帝国主义的入侵。

北京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介石的统治,终于在年1月迎来了自己的解放。同年9月北平更名为北京。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直至今日北京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0.5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人。成为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