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的建筑以三大殿为轴中向四周辐射,而且采用严格的对称设计,在布局上这不免显得有点死板,就在这看似刻板的格局中有一条优美的曲线,由西到东穿过紫禁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条曲线就是金水河。

据《元史·河渠志》记载:“金水河源出于京西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

在中国古代五行中,西方属金,金能生水,金水河又处于皇家禁地,故称其为金水河。

走过午门,金水河便呈现在眼前,一条弧线似一张拉满的大弓把偌大的太和门广场分成了内外两个部分。

在金水河上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又把内外两部连在了一起。这五座桥就称之为金水桥。

正中间的桥与左右的四座桥明显不同,龙雕花柱,桥面也更宽,这是皇帝走的,称为“御路桥”。挨着它两侧的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左右的叫“品级桥”,这个是文武大臣走的,而且要三品以上的大臣才能行走。

五座金水桥橫跨在金水河上,像五支搭在弓弦上的箭,这五支箭所代表的是天下人都要恪守的精神法则,儒家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帝王想要天下人接收到这来自国家中心的理想和信条。

金水桥出自元代皇城的周桥。

河北曲阳盛产玉石,当地有一石匠叫杨琼,他出身石工世家,石雕技艺精湛,公元年,忽必烈要修建皇城的周桥,各方增集设计方案,最后他看中了杨琼的设计方案,下令督建。

在《故宫遗录》中这样描述周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百石龙,擎戴水中;甚壮”。

朱棣建造紫禁城时按元代周桥所造,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金水桥。

在天下最大的庭院,在冷峻威严的皇城,金水河似一条玉带,飘落在紫禁城的前庭。

后有景山,前有金水河,这是风水中背山面水的尊贵设置。

景山和金水河都是人工而为,紫禁城内金水河是七拐八拐,拐了很多弯。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条蛇的造型,而景山从空中看却像一只龟,研究人员认为紫禁城的空间布局是按照玄武来设计的。

玄武是什么呢?玄武,又叫龟蛇,

是由龟蛇组合成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

故宫这巧妙的玄武设计让紫禁城成了祥瑞之地,古人脑洞大开的创作构想真是让后人惊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