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51.html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了?就在李自成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之际。他为什么没有逃往南京以图东山再起呢?似乎缺少了帝王该有的那种百折不挠的勇气,况且崇祯在历代帝王之中实在算不上昏君那种。

今天我们来了解下崇祯皇帝那些不得不自缢的原因,其实即便是换了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帝王,也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自杀而已,没有退路。

崇祯自缢的时候天依旧是红色的

天灾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汉南续郡志》

这段记载将崇祯继位以来陕西的自然灾害记录的非常详细,旱灾、蝗灾此起彼伏,以农耕为主的百姓没有粮食,只能到山上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最后只能吃观音土,很多人都因此腹胀而死。

陕西灾情如此严重,崇祯为何不修渠灌溉?

此时的崇祯刚刚逼死了魏忠贤,正在清算他的党羽。多尔衮也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大有随时攻入关内的架势。况且,晚明的自然灾害是从万历二十八年就开始了,此时面对山海关外的军事行动,刚刚继位的崇祯拿不出钱来照顾民生。

崇祯的难,在历代王朝中并不多见

不仅如此,万历四十六年的辽饷已经每亩地加征银九厘,崇祯四年的田课更是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百姓都已经穷到吃观音土了,朝廷还得应付关外战事提高加征的辽饷,所谓“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陕西百姓的起义是无可避免的。

难,百姓难,崇祯也难,太难了!

到了崇祯十三年(年),崇祯不仅要面对山海关外的清军和李自成的农民军,更严重的是河北还出现了鼠疫。

河北大名府大旱,疫情,人死十之五六,并且迅速的传染到北京,人称“疙瘩病”,也就是腺鼠疫。患者淋巴结肿大,呕血而死,很多都是一家数人并死,连个收殓尸体的人都没有。

到了崇祯十六年(年),腺鼠疫转化为肺鼠疫,北京城人口死亡超过40%,病者吐血如西瓜汁立死,北京城十室九空。

顺治登基之后,所有的灾情都消失了

崇祯十七年(年),这一年也是顺治元年。正月顺治在笃恭殿即位,三月崇祯煤山自缢。也就在这一年,所有的旱灾、蝗灾、严寒、地震、疫情、沙尘暴全部都不见了,彻底的不见了……

现在有专家解释为,万历二十五年到崇祯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小冰河期,最寒冷的时期。真不知道崇祯如果知道这个消息,内心的阴影面积有多大!

李自成的农民军

晚明有个非常奇葩的军事现象,关外多尔衮的清军打不过明朝军队,明朝军队打不过李自成的农民军,李自成的农民军打不过关外多尔衮的清军。

潼关失守错不在孙传庭

孙传庭在潼关败给了李自成,并非是粮草不济,更不是他的军事才能不如李自成。主要原因在于兵,李自成的农民军大多是陕西的灾民,晚明靠不住,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双手谋一条活路。

反观孙传庭率领的明军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奉了明王朝的命令,才死守潼关的。内心的潜在需求不一样,战争的结果也必定不一样。如同狮子与羚羊的故事,一个为了食物,另一个则是为了活命。

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结局。农民军的士气远非明军可比,即便李自成在潼关处于劣势。他的士兵大多都是灾民聚集起来的,他也不能保障农民军的粮饷,对比这些孙传庭的明军待遇明显要好很多。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农民军关心的究竟是谁做皇帝呢,还是谁能让他们吃饱呢?

闯王来了不纳粮

进入北京城就能吃饱、能有钱拿,或许李自成没有这样承诺过,但是所有人心理都明白。农民军的士气高涨,锐不可当,一路高歌猛进,杀向北京城。

如果崇祯皇帝能早点给口粥喝,别让百姓饿着肚子,或许李自成的农民军真的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可惜,他太穷了,以至于穷到向臣子借钱!

山海关外多尔衮的清军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控了政权,稳定了局势。但是他很难打进山海关,宁远的吴三桂军事才能不见得比袁崇焕低多少。他在等,等一个机会。

多尔衮是清朝入关前少见的有城府之人

等待的同时,他也没闲着。由于崇祯皇帝的滥杀,只要是在明朝难以立足的将领,多尔衮统统都接收了,各个都给了高官厚禄。即便是那些战败被俘的明朝将领,多尔衮也都是耐着性子劝降,从没杀过一个投降的或者被俘的明朝将领。

这种攻心之术不可谓不高明,从袁崇焕到洪承畴,多少关内的将领被崇祯派遣到山海关抵御清兵,可来到山海关的将领不是被崇祯杀了就是被多尔衮招降了,几乎没有一个例外。此时的吴三桂还仅仅是一个宁远总兵。

吴三桂降清既有无奈,也有国仇私恨

潼关在守,山海关也在守,明朝有多强的经济能经得起两边长期的战争消耗!多尔衮在关外吸引明军为李自成争得了机会,李自成逼死崇祯占领北京城为多尔衮铺好了所有的道路。

如果崇祯能早点对清兵采取怀柔之术,议和并将关外土地都割让给多尔衮,先集中主力平定李自成的农民军,然后在图关外,或许结果会大不一样。可惜还是被臣子反对,甚至兵部尚书陈新甲还为此丢了性命。

杀死一个魏忠贤

魏忠贤之死

魏忠贤的生与死对晚明的窘境实在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但却披露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

魏忠贤的权势起于天启年间,在皇帝乳母客氏的相助之下,魏忠贤的权势大到了极点,甚至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朝中党羽遍布,可以说是大明王朝几乎有一大半都是他魏忠贤说了算的。

魏忠贤与明朝的灭亡关系真不大

如此权势熏天的人物,天启帝驾崩后,崇祯竟然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将其势力基本消灭,而此时依旧是天启的年号,到了崇祯元年的时候,魏忠贤早已成为了历史。

是崇祯帝手段高明吗?当然不是。

魏忠贤的倒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明朝的官场早已腐朽不堪,文官为求自保大多都已是随风倒的墙头草,至于那些直言的言官也不过是为了博取个美名而已。

为何不逃往南京以图东山再起

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崇祯帝是想要逃往南京的,毕竟这是明成祖朱棣为大明王朝留的后手,但陈演、光时亨等文官竟然以南宋为例,坚决反对迁都南京。

朱棣给后世留了后路,可惜路被制度堵死

无奈之下,崇祯帝只得将太子朱慈烺托付给成国公朱纯臣,准备做最后的决战。

可有意思的是,李自成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帝想从朝阳门逃走,成国公朱纯臣却闭门不纳。转而去安定门的时候,发现门都被上了锁,随行太监用斧头都没有劈开。

万念俱灰的崇祯帝,无奈踏上了景山自缢的道路。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不借给他钱的臣子,反对他迁都南京的臣子,将他困在皇宫中的臣子,在得知他自缢之后竟然有几百人陪着他一起死了,而且大多臣子都是全家人自杀陪葬。

真不知道他们的忠心在崇祯活着的时候都哪里去了……

结语

有一种危险叫跪着讲道理

明朝文官的那张嘴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不能怪崇祯,更不能怪官员,是明朝的制度造就了这一切。

重文抑武在太平时期的优越性无可厚非,但在战争时期的劣势也是有目共睹。在外统兵作战的武将不能与崇祯一条心,在内那些没见识的文官指手画脚、喋喋不休,崇祯想做什么事都受到掣肘。

崇祯的失败并非因人,而是因近三百年的明朝体制所致。自然灾害之下,天下不在太平,体制的缺陷便被放大化。任谁放在这个体制之下,也难以改变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