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氏瓜庐》赵师秀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题目是写薛氏瓜庐,其实与“庐”并无多大关系,却与人有关,内容是写庐的主人及闲适生活。薛氏,即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薛师石卜居温州会昌湖,名曰瓜庐,并以自号,工诗善书,有《瓜庐集》。常与“永嘉四灵”之赵师秀、徐玑等往来唱和,为当时名士。瓜庐先生出身望族,乃状元木待问的女婿,但却无意仕途,以布衣终,所以称他“不作封侯念”,典出自东汉班超。班超字仲升,素有大志,因其兄班固被召诣校书郎,班超与母亲随至洛阳。家贫,班超常常为官府抄书以养家糊口。一天,班超突然投笔长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事见《后汉书·班超列传》。此为反用其典,以示瓜庐先生的志向并非如班超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而是身在江湖、志在山林。由此引出下句“悠然远世纷”,过渡十分自然。旨在强调“远世纷”的原因并不在于瓜庐所建的地理位置偏远,而是因为瓜庐主人“心远”“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居处既名瓜庐,主人也因以为号,种瓜自然便成为日常生活的第一要务,然而却要被读书分一些时间出去。“惟应……犹被这一句式说明,瓜庐先生是忙上加忙,然而也是乐上加乐。“种瓜”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后种瓜遂成为归隐生活的代称,大凡隐者都以种瓜而津津乐道。颔联主要描写瓜庐先生的隐逸生活,一是种瓜,二是读书,表面上很忙,骨子里却很闲,日子过得清静逍遥,自由自在。“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颈联借古人诗意,以阔大的气象描写了瓜庐四周的秀美山水。野水,当指会昌湖。由于水面宽广,烟波浩渺,因而只见水而不见地,故云。此句借用白居易《早秋晚望兼呈韦侍御》诗里的:“人烟半在船,野水多于地。虽是原句照搬,倒也贴切。春山,指环抱瓜庐的群山。在会昌湖四周有景山、松台山、巽山等,以景山最为高大,云雾缭绕,故称“半是云”。此句亦点化姚合《送宋慎言》诗句:“驿路多连水,州城半在云。”而成。“四灵”崇尚姚合、贾岛,喜欢锤炼字句,此句倒算是学得比较到位,形象更美,意味更悠远,境界也更阔大。秀美的大自然不仅是隐者立身安命的地方,也是其安置灵魂、寄托情怀的心灵彼岸。联将笔触转向自身,“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将自己与瓜庐先生作比。我本想也像瓜庐先生一样归依山林,寄情山水,可惜年事已高,归不归隐都没啥意义了。要说种植瓜果蔬菜,实在是比不上瓜庐先生您了。圃,指种植蔬菜、瓜果。其中同样暗藏典故,“学圃”出自《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表达了作者对向往归隐却不能的慨叹,其中有自谦的意思,言自己老了,无论志向、意趣和心境都不敢和瓜庐先生相比整首诗几乎处处用典,却并未给人“掉书袋”的感觉。借用、点化前人诗句也能做到不留痕迹,无斧凿痕迹,手法圆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