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中式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北京城内,尤其是在二环内的胡同里,仍然还保留着很多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老四合院。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占地6万平方米的恭王府。
这座宏伟的宫殿式院落,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恭王府的后花园比清代皇宫的御花园还要大2.5倍。
它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随着首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改造,有不少过去的老四合院已经被拆除或改建。考虑到安全性等问题,那些被保留下来幸存的老院子,大多也都经过了修缮和改造,有一些甚至变成了文艺范儿十足的现代小院。
当然,北京对于老城保护与复兴还是做出了很多规划工作的。截至目前,在南锣鼓巷、景山等地还有许多保存相对完好的老院子。
在景山附近,有一处二进四合院。院子毗邻景山、北海公园,距离故宫角楼位置的直线距离大约只有几十米,可以说是真正皇城根脚下的老院子。
清代北京民间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树矮房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讲的是当时人们通过房子就可以分辨出主人是不是暴发户。
那么具体是如何辨别的呢?
在过去,如果是几代人都很富有的大户人家,院外的树往往都栽种了很多年,又高又大;房子也饱经风霜,看上去有年代感;屋子里挂的字画也都是古董。而那些暴发户,突然间有了钱,现置的宅子就不同了。虽然从外表看上去,院子也很大、房子也很多,像是有钱人家的宅子。但院子门前的树都是新栽种的,又矮又小;房子看着也是新盖的;屋里挂的字画自然就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一些近代的作品。
就像今天这座院子,院形方方正正,庭院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而成,大门开在东侧。这一带在去年还入选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第一批)》。
院子里的大树看上去至少已有上百年的树龄,一看就是个老院子,相信它过去的主人身份也一定不一般。
虽然房屋建筑已经十分破旧,但依然不难看出,灰瓦、青砖和实木是让它们的主要用材,加上精美的雕刻和彩画装饰一定漂亮极了。
传统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在设计时会考虑采光、通风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念,比如传统榫卯工艺、家庭的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等。
因此,北京四合院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