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保护有了法律护身符

支持公众积极投身遗产保护

  从本月起,《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要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按照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古树名木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格保护;违反本条例规定,将依照文物保护、城乡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作为城市的灵魂和脊梁,中轴线是古代和现代北京城市空间的统领,既见证老北京城的初始创建和历史沿革,也展示出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东方建筑风采。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代代北京人的历史责任;中轴线的保护、文物腾退开放与申遗,是推动老城保护和复兴的重要契机。条例的颁行为中轴线保护和申遗着上了法律的铠甲。

  配合保护条例的实施,“穿越”中轴线的活动也日渐丰富。8月底,名为“时间的故事”数字互动体验展落户北京鼓楼。9月,“北京中轴线青少年行知计划”、“书本里的北京中轴线”等活动或展览与市民见了面。国庆假期里,景山公园举办的北京中轴线古建腾退利用展示成果文化展览,受到游客追捧;蝉联北京网红打卡地的寿皇殿建筑群和观德殿上新的《紫禁之巅·天高地迥古都园林绘画展》吸引了游客参观。市民游客在景山等中轴线遗产点度过了别有特色的“文化长假”,丰富了游客打卡中轴、感受中轴独特魅力的游览体验。平日里,也常有市民在这条“户外跑友最爱路线”上热情奔跑,感受北京的魅力。

  了解是保护的第一步。亲手触摸中轴线的真实肌理,准确认知中轴线的突出价值,才能更好地参与中轴线的保护工作。市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参与,也与保护条例的精神相互契合。保护条例明确了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并鼓励、支持公众积极投身遗产保护。例如,市民可利用市文物部门建立的遗产信息平台查阅信息、共享研究成果,也可通过开展研究、宣传政策、捐助资金、提供场所和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保护利用,还可成为志愿者,讲好中轴线故事,为遗产保护贡献力量。提升共同保护中轴线的社会共识,有利于传承古代规划建设的巧思,传播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传递保护历史文化足迹的发展理念。

  每名市民都是中轴线的守护者,是中轴线故事的讲述人,也是中轴线价值的受益者。为中轴线保护立法,既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改进,也助力北京把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幸福指数。做好做活中轴线文章,就是维护文化的丰富性,发挥文化的创造性,就是保护北京千年文明脉络,将精彩纷呈的北京故事绘声讲好、久久传扬。

(原标题:让中轴线保护有法可依)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辛音

流程编辑刘伟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