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周六,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又热闹起来。

95后年轻人玩手碟、看脱口秀,老人体验琴茶、手作盘扣,孩子和家长们则在戏剧开放日里演绎别样人生。

在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邂逅时尚潮流的新文化。年9月开放以来,这座老城区最大的市民活动空间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场活动接连不断,惠及6万多人次。

作为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最新实践,美后肆时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运营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准化、多元化,市民们在四合院里开启文化新生活。

多元供给链接全年龄段

中国美术馆以北、古朴幽雅的美术馆后街中,白色时尚的“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标识颇为亮眼。

美后肆时,寓意“四季更新,四时更迭,美好永不间断”。朱漆大门内,两进四合院古色古香,青砖灰瓦的中式建筑由回廊相连,雕梁画栋京味十足。这里地上一层、地下三层,面积达平方米,每天早9点至晚9点开放,无特殊情况天不打烊。随处转一转,美剧场、美作馆、美食馆、美阅馆、美影馆、美衣馆、美体馆、美好交流中心等21个活动空间井然有序。

每周日上午10点,家住东四六条、65岁的杨光毅老人雷打不动来这儿。在美影馆,他喜爱的导演李欣从幕后走到台前,开设关于老北京影像的讲座,这让杨老和不少胡同爱好者着了迷。“李欣老师从前门大街、正阳门讲到地安门大街、钟鼓楼,再到我们东四,有老照片、老影像、史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文化饕餮’啊!”杨光毅欣喜地说,手里的小本上密密麻麻都是听课笔记。

像杨光毅一样,热爱传统文化的长者们都能在此找到“心头好”:国学、琴茶、非遗、插花、歌舞……任意选择、精彩无限。

传统文化让美后肆时收获了年长的拥趸,脱口秀、文创、现代戏剧、服饰美学、普拉提等潮流玩法,又让这里迸发出新的活力。

周三下班后吃过晚饭,家住东直门的90后曾俊一家来到美后肆时。在美体馆,曾俊换好装备,出拳、踢腿、挥拳,眼神坚定、动作果断,在激烈动感的音乐中,释放力量、放松身心。在隔壁的美好演播厅,爱人则带着5岁的孩子迪迪一起参加斑马戏剧开放日。“小伙伴们,我会严守森林之王的秘密,而此刻,我不得不先告辞了。哎呀呀呀……”装扮成狐狸模样的迪迪,边语气诡谲地说着台词,边夹着尾巴逃之夭夭,惹得全场捧腹。在这个每周一期的戏剧舞台,老师设立情境,孩子、家长们自编台词和肢体语言,推动情节,时而荒诞不经,时而动人心怀。“感觉把我内向的性格一下子变得活泼了,我做梦都能梦到来上戏剧课。”迪迪脱口而出,道出了这里的魅力。

不用特意抽出整块时间,也不必开车大老远奔商圈,美后肆时的开放,让像曾俊这样的上班族家庭,在下班后的碎片化时间也能拥有不错的文化体验。“以前街道的公共文化空间一到下午五六点就关门了,我们上班族家庭基本没法参与。现在美后肆时晚上、周末都开放,一家人抬脚就到,各有所学、各有所乐。”曾俊赞道。

从垂髫小儿到花甲老人,从老城区住户到城市白领,美后肆时用高质量、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供给,链接起了最广泛的全年龄段、多类型受众。

社会力量运营提高效能

美后肆时充裕又精致的文化供给背后,是东城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上的全面创新。

美后肆时位于东城区景山街道,原是地铁8号线盾构工程用地,年工程腾退后,如何使用这块上下共四层、多平方米的宝贵面积,成为景山街道的重要研究课题。

“景山街道挨着故宫、景山,寸土寸金,能有这样一块地,简直是宝藏,我们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景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楠说,前期通过市民调查,织补老城的公共文化功能成为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需求。于是,景山街道将其改造为街道级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立足景山、服务全市。但在运营方面,探索机制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年5月,《东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指导意见》发布,意见详细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服务标准、第三方主体确定程序、资金保障、绩效管理等各个方面,为美后肆时的运行提供了规范和标准。

按照这个指导意见,东城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区财政资金拨款,公开招标遴选优质的第三方公司运行。通过层层遴选,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深耕核心城区文化服务多年的优和时光团队。优和时光以“重新定义城市文化生活”为宗旨,已运营东城区角楼图书馆多年,并创造出了“非遗52日”“角图夜读”等一批文化IP,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专业化运营服务体系,备受老城居民欢迎。

“按照‘把美后肆时打造为兼具多元化、场景化和文化内涵的全民美育平台’的目标,我们建立了从空间设计、空间运营、品牌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优和时光团队负责人说。

他口中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若市民来此体验,便能领略这种服务带来的美好感受。首先是最直观的感官体验,京韵京味的四合院里,藏着的是一个个现代时尚的活动空间:落地玻璃、莫兰迪色系、雕塑摆件、高脚座椅……不论是看书、听课、练瑜伽,都轻松自在、舒适宜人。

走进参与,获得感便由身入心。21个活动空间,细分为21项服务功能,并有多家文化机构、多位文化讲师签约入驻。既有“绒鸟张”再传弟子蔡志伟、荣宝斋掐丝珐琅特聘讲师孙颖、蒙古舞资深教师马李敖楠等传统文化代表,也有来鹿不鸣轻音乐团、单立人脱口秀、“百分之十”咖啡创始人袁丁、珠宝设计师悉地等新兴文化团体、讲师。

讲师的高质量、多样化,提供了精准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与普通的基层文化中心只满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主不同,自去年9月开放以来,美后肆时在提供展览、讲座、文艺演出、数字电影放映等免费的基本文化服务外,还提供瑜伽、自由搏击、玩手碟、戏剧演出等延伸类文化服务,后者占到全年总活动场次的33%。”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延伸类服务价格普遍在15元至35元,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购买一两个小时的高品质文化生活,不失为优质的选择。

服务效能如何,受众已用脚投出了票。根据大数据统计,去年美后肆时开展的场活动,95%以上场次均能名额爆满,受众反馈留言余条,满意率达98.3%。

内容共同体反哺社区

琳琅满目的文化活动让美后肆时吸粉无数,但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这里的文化服务并不是流水线、快消品,像喝杯咖啡一样喝完就走,而是以活动为媒介,引导人们深入链接彼此,形成一个个强黏性的内容共同体。”优和时光负责人说。

在斑马戏剧连续上课三周,白领安宁明显感受到了亲子关系的变化。“平时上班忙,没时间陪儿子力力,戏剧课让我和他有了难得的亲子时光。”安宁说,力力第一次来时话都不敢讲,但现在,能敞开心扉表演,还能和自己“飙戏”,让她又意外又欣慰。得益于这样的文化体验,安宁和几位家长共同成立“亲子关系互助群”,与更多家庭分享互助。

以文化人,反哺个人成长、家庭关系,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安宁身上。通过四合院单身青年节,本是陌生人的95后黄超和欣欣成为情侣;通过参与琴茶等古风活动,家住育群胡同的张大姐深深喜欢上了美后肆时,报名成为一名志愿工作者,并带动邻里、朋友参加,不断扩大自己的“古风圈”。

以美后肆时为中心,文化资源还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向外辐射,延伸到周边的胡同、街巷、社区,促进形成和谐的社区生态。

在去年10月17日举办的“社区邻里节”上,一系列别开生面的邻里节主题活动,让数十个来自景山街道的家庭建立了友好的“朋友圈”。在“小鬼当家·带着孩子来摆摊”活动中,小朋友们摆出自己闲置的玩具、书刊、衣服等物品,以物易物,你来我往中,寻找到趣味相投的小伙伴;在“景山生活家·街坊四邻敬杯茶”活动中,平时脸熟的街坊们围坐一圈,互敬一杯茶、互道一声好;在“邻里旧时光·藏在老物件里的老北京”活动中,看着一个古旧的青瓷碗,想起年少时端给邻居的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记忆中温暖绵长的邻里情涌上心头……“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最有趣的小伙伴就住在对面,最能聊得来的朋友就在身边。”参加邻里节的一位居民说道。

更让我们欣喜看到的是,受众们走出活动空间,走进胡同、老城,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献计献策。在听完三期东城区文联主席张志勇带来的“老北京胡同的那些事儿”专题课堂,资深胡同迷、白领小晴和观众们相识相知,一起相约走进附近的东四历史文物保护精华区,学习老城保护和胡同文化。在那里,她还结识了东四居民自发组织的文物保护志愿队,并自愿报名加入,一起为文物保护贡献力量。

“开放、共建、共创”,这是美后肆时的理念和宗旨。本为文化空间,又不止于文化空间,美后肆时,还在不断探索新的未来。

文化空间迸发新活力

作为核心区,东城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文化中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4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故宫、天坛、地坛、孔庙、国子监等历史文化遗存遍布,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三联书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博物馆、剧院达64家。可以说,文化,是东城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如何利用如此充裕的文化资源为市民服务,是东城区多年来深耕的课题。年以来,东城从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着手探索,围绕“有没有、够不够、好不好”三个步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跨过了1.0、2.0阶段,迈到了如今的3.0阶段。

遍布东城全区17个街道,每个街道都有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排练厅、会议室、阅览室、电子阅览空间等不一而足,是社区居民唱歌练舞、读书看报常去的地儿。年,东城区通过岗位购买,配齐了社区文化组织员,专职为居民们服务。

然而,伴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政府提供的规范化、制式化的文化服务已难以满足公众需求。这就要求在根本上从“政府办”向“政府管”的模式转变,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

“所谓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就是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本质是强内容、提质量,最终提升百姓的文化获得感。”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于是,年起,东城尝试引入社会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从根本上解决人员专业性不强、服务形式不多、品级层级不高的瓶颈,2.0时代就此开启。

两三年间,一批优质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迸发活力:在“最北京”特色的角楼图书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90后主播一起谈匠心、聊艺术,“非遗52日”成为非遗圈的知名IP;在内务府街二十七院,胡同大妈和外国小伙互换身份、角色扮演,新老文化在此共生。

先期试水取得成效,配套政策相应跟上。年起,东城区继续将目光投向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建设,逐步迈向3.0版,于去年5月发布了《东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指导意见》。

美后肆时因此应运而生。突破原来财政采购“一年一申报、一年一招标”的政策,景山街道与优和时光团队签订三年期限合同,并分别对活动总量、受众满意率、参与人次等设立标准,每年一考核,让市民切实收获文化获得感。

不止美后肆时,近两年,东四胡同博物馆、更读书社、缘庆书苑等新兴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都跃升为市民身边的高品质文化栖息地。

“与以前两个阶段不同,3.0阶段重塑了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有免费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有优惠提供的各类延伸服务,一个个文化综合体正在逐步形成,文化活力空前蓬勃。”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东城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接下来,将推广美后肆时经验,全区17个街道将分阶段实现公共文化空间社会化运营,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文化浸润之美,让“文化东城”为首都文化生活赋彩。

专家访谈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祁述裕

问:与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模式相比,美后肆时这种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运营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有哪些优势?

答: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传统的公共文化设施通常由政府直属机构运营。财政资金既要支持项目运营,又要养人,使用效率不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机构运营的方式,则节省了养人的成本,有限的财政资金全用于购买服务上。

其次,提高了公众满意度。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既有常态化需求,又有动态化需求。与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机构相比,社会力量运营机制更加灵活,回应公众动态化需求更加及时、迅捷,这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加公众文化获得感。

第三,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竞争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重视引入竞争机制,哪家机构有实力和经验,更能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就由哪家机构来负责运营。通过公开招标,具有丰富经验的优和时光运营团队,担任美后肆时的运营方,政府通过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加强监督。这样的机制,增强了运营团队的内生动力,也激发了其他社会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问:这种模式怎样可持续发展?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城市在这方面都有不少成功做法。美后肆时的实践,有探索、有创新,为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树立了标杆,难能可贵。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重视培育、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当下,地方政府普遍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优势,都希望引入社会机构参与,但合格的社会机构并不多。

二是增强社会化运营机构的自我造血能力。政府购买服务不能大包大揽,要鼓励社会机构“自我造血”,美后肆时就是如此。政府购买优和时光运营服务,但留有一块资金缺口,让运营方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优惠服务、拓展服务渠道、打造品牌IP等方式,满足受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并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最终达到政府、运营主体、受众三方共赢。

问: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还有哪些不足?未来如何继续创新?

答:一个行业的成熟取决于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程度越高,行业越有活力。去年5月,东城区发布了《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指导意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标准》以及社会化运营绩效评价模式建议。东城区的率先探索,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设立标准提供了参照,值得点赞。

北京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量庞大,各个区情况不同,标准也不同。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其运营标准的研究,吸引更多的社会机构参与,从而最终让市民受益。

(原标题:美后肆时:胡同“网红”怎样炼成的?)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瑶

流程编辑: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