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景山 >> 景山位置 >> 景山小记

壬寅年四月初二,五一劳动节假期中程,我独自骑车去景山游玩。之前曾在四五月间游过景山,看到最盛时和衰败期的牡丹,具体日期不记得了,就想,曾在五一当天游过洛阳,虽然盛花期已过,但很多地方开得依然繁盛,而北京偏北洛阳公里,可能应该是牡丹的盛时。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骑到景山公园东门口,特殊时期,查核酸阴性证明、扫健康码,验身份证入园。正对东门,是一处园艺造景,振翅的蝴蝶在花丛中流连:

进门右首,就是那片熟悉的珍稀牡丹区,以及那两株粗壮遒劲的“二将军柏”。放眼望去,很可惜,牡丹花已经明显过了盛花期,大部分已凋落,只有少数还在开着,但也能看出不是盛时的样貌。

远处茂盛苍翠的二将军柏

虽是五一假期,因近期疫情又严重起来,出门的人少了,公园里的人不算多。从珍稀牡丹区缓步向前,是更多的牡丹种植区,但也都败的差不多了,最喜欢景山那碧绿平整的草坪,以及草坪上笔直苍劲的柏树。有一片区域种了密密麻麻一片郁金香,看上去五颜六色,很是悦目。

走不多时,在观德殿的西侧,看到景山公园的“镇园之宝”,树龄千年的“槐中槐”。这株槐树植于唐代,当时北京属河北道幽州,在中华版图之内,但现在北京的城市格局始于明清,之前的朝代,北京都城的地址并不在今天紫禁城附近,因此,唐代的景山相比最多是“京郊”。多年前,谁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植下了这株国槐,什么时候原槐中间又长出一棵小槐,恐已不可考。不管怎样,千年之前,幽州境内,曾有人种下了这株槐树,为历史事实,而今天景山公园也多了一道幽深的风景。

城市因历史而厚重,而古树名木为厚重的历史增添色彩。北京城因了这些成百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古树而更具魅力。

景山北部,一个较大的建筑群落“寿皇殿”,是清代皇帝画像存放的地方,供皇帝的后代瞻仰供奉。修缮后的宫殿雕梁画栋,显现出皇家气派。

从寿皇殿出来,沿着景山山脚道路,从北侧绕到南侧,南侧是林木交错的另一番风景。路边隔一段种几行郁金香,开得正艳,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疫情期间,南侧的几个上山小道都被封闭,只留下东西两个主道供游客上下山。我从南侧绕到东侧,看到了那棵歪脖槐树。虽然不是当年崇祯上吊的那一棵,看着旁边的石碑和文字,还是让人生发出历史沧桑的感慨。斯人已逝,当年那棵槐树也早被伐掉,只留下“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和碑记,述说着历史的故事。傅增湘撰文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碑文:

......,夫明自万历以后,纲纪颓弛,神宗晏居深宫二十年,君臣否隔,政事丛脞;继以光宗之短祚,熹宗之庸懦,妇寺弄权,忠良荼毒,内忧外侮交乘,而至民心离散,国之不亡亦仅矣。思宗嗣统,手除巨憨,召用旧人,奋然欲大有为。无如元气椓丧,大势已倾,朝庭方急于门户之争,边事则已无保障之固,加以饥馑荐臻,税敛横急,民不堪命,流寇四起,遂酿成滔天之祸!嗟乎!以勤俭爱民之主,十七年宵旰忧劳,无终无救于危亡。卒至以万乘之君,毕命于三尺之组,其事可哀,而其志弥烈矣!……

崇祯一生也算是勤俭有想法的皇帝,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还出了不少昏招,最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身死国灭,留下了后人扼腕叹息。

自纪念碑处继续往前走,一条上山路开放,游客可以由此上山。循着山路,一路向上,最终到达景山最高处,万春亭。该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年),是北京南北中轴线的上的制高点。从此亭向东望去,故宫巍峨雄伟的建筑尽收眼底。

从山上下来,绕着山脚走到来时的东门,半天的景山之游结束了。这次游玩,一点小遗憾是牡丹过季,未在盛花期,期待来年早些时候再游景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