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封底
作者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3.14-.4.18)是著名的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年(己卯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利奥波德·英费尔德(LeopoldInfeld),波兰理论物理学家,波兰科学院院士。年8月20日出生于克拉科夫,年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与爱因斯坦共事。年起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年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年建立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唯象模型,消除了点电荷能量的无限大(玻恩一英费尔德理论)。与爱因斯坦、霍夫曼合作,在广义相对论中由场方程导出了物体吸引的满意理论(爱因斯坦一英费尔德一霍夫曼理论)。英费尔德还是一位科学评论家和作家。与爱因斯坦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享有盛名,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艾·爱因斯坦和著名科学家利·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名著。主要介绍了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场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演变情况,其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从而指引读者怎样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
全书不引用数学公式,文字通俗,举例浅显,编写体裁别开一面。在本书中,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位物理学家,而更像是一位哲学家。全书分为四章:机械观的兴起、机械观的衰落、场相对论、量子。
内容节选在力学中,假如知道一个运动物体现在的运动状态和作用在它上面的力,那么它未来的路径是可以被预言的,而它的过去也是可以被揭发的。例如所有行星的未来路径都是可以被预知的,作用在它们之上的是只跟距离有关的牛顿万有引力。经典力学的伟大成果暗示着机械观可以被无例外地应用于物理学的任何分支,所有现象都可以用引力或斥力来解释,而这些力只与距离有关,并且作用于不变的粒子之间。
书中插图
Bookillustration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有关物理学问题的通俗读物。作者用引人入胜的、精彩的小例子,阐述科学的真谛。书中多处在阐述道理的时候,注重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津津有味的读下去,它形象的把发现科学的过程与福尔摩斯探案相对比,非常的生动。全书文字通俗易懂、举例浅显,编写体裁别开生面,是一本生动有趣的科普书籍。
阅读感受本书围绕物理学观念的进化:从伽利略对运动和惯性的研究开始,机械观建构了人们对现象世界的认识,直到它在解释电磁力和光波遭遇困难,遂引入了场的概念。爱因斯坦用两个理想实验表明,要统一牛顿力学与电磁理论的成果,常识就要受到挑战,经典转换一旦推广到洛伦兹转换,就能得出两个意义深远的结论,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的统一。而惯性定律自身的矛盾使我们回到早已埋下的伏笔——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等同关系,惯性系矛盾的解决也让理论能够超越惯性系,时空的性质被重新看待。量子力学的部分则显示,在引入了量子的观念后,我们必须接纳波粒二象性、不连续性、概率性的实在图景。尽管内容深浅不一会影响阅读的节奏,但作者以观念进化的线索巡礼数百年的物理学发展,不经意间,相对论的结论就被带出,给人豁然开朗之感。
《物理学的进化》是一本很薄的书,却蕴含了厚厚的物理学、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思想,书中的科学推理与思考精彩无比。有人说“科学的全部就是对每天的思考加以提炼。”而爱因斯坦的推理就是让我们真正领略到科学的真谛。
文字撰写:姜海燕图文编辑:乔秀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