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街道
11月1日上午景山街道钟鼓社区侯晓娟与同事王珊、王薇、魏蝶下户到钟鼓胡同、水簸箕胡同、后局大院、腊库胡同挨家挨户核实是否已接种第三针和还有没有没有接种第一二两针的和60岁以上的居民没有接种人员。下午又和下沉干部一起到景山公寓去。逐户敲门核实第三针加强针的情况。
崇外街道
崇文门西大街社区防疫工作用好“五心”:1.社区齐心协力,任务稳步推进。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尽职尽责的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细化包楼信息、做好走访记录、核查居民底册、主动宣传到位。2.工作细心细致,开展有条不紊。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地毯式排查、网格化梳理,分工到组、责任到人,把管控重点落到实处,按照东城区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和街道的相关部署,社区坚持落实逐户走访、逐一排查、不漏一户、不少一人。3.解释耐心周到、管控标准严格。耐心周到的向居民和辖区旅客做好政策宣传、防疫要求、健康宝弹窗等问题的解释。坚持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做好台账管理,按照“四个当日”原则,严格落实四方责任。4.关怀体贴到位、铁门难挡爱心。关心 前门街道
前门街道前东社区抓好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实地走访督促辖区门店严格落实好疫情防疫要求,做好重点区域消杀工作。加大摸排力度,建立“一户一档”、“一人一册”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织密织牢社区疫情防控网。迅速配合开展好大规模核酸检测,并为高龄和行动不便居民联系到检测点的接驳车辆与检测点,协调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社区居民有序高效安全完成检测。
安定门街道
“胡同翻译官”姚远是分司厅社区副书记,年11月才加入社区工作,他凭借自己8年留英经历,在摸排外籍返京人员中,主动担任起辖区的“翻译官”,把党和人民的温暖送给身处异国他乡的朋友们,并成为唯一一名入选北京市“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百姓宣讲团的东城社工代表,并入选年11月份中国好人(类别:敬业奉献)。
钟楼湾社区副书记倪京维,创新工作方法,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研发志愿者招募小程序,线上招募志愿者,实现在线一呼百应;国子监社区工作者胡迎,用手机软件将社区防疫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制作成小视频,向自己1.5万多的微博、抖音粉丝普及防疫知识,宣传社区防疫工作,展示东城社工风采。
北新桥街道
严防严控合民意“我为群众办实事儿”。疫情期间海运仓社区工作者“身兼数职”,变身“快递小哥”、“保洁员”、“保安员”,主动为小区内老弱病残的居民买药、买菜;为居家观察人员送快递、倒垃圾;协助物业登记。家住海运仓南里2号楼六层的徐阿姨老两口年过70,老伴儿腿还残疾,上下楼实在不方便。管片主任金赟懿主动承担起给他们买菜送菜的工作,有时候还顺带帮徐阿姨开药,最多的一天她能往返六趟,“咳!就当减肥啦!”她轻松的说道。
解决疫情期间的“头等大事”。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往往成了居民心头的“糟心事”,比如理发。为了能解决大家的“头”等大事,有理发手艺的社工姚红艳、任海燕、社区专员王珏组成“便民义剪小组”,将社区会议室变成临时理发店,为居民“错峰”义务剪发。经过登记信息、测量体温、消毒后,社工全程佩戴口罩及一次性手套,为居民剪出清爽的发型。完成一次服务后,他们都会对理发工具进行消毒,最大限度的避免交叉感染风险。“别看这剪头发是小事儿,但这体现的是社区对咱们老百姓的关爱!”“主任们手艺真好,给你们点赞!”糟心事变成了舒心事,来预约剪发的居民也多了起来,对于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义剪小组”还可以上门为他们服务。
东花市街道
忠实里社区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排摸登记、小区值守、宣传引导、代买代办……处处都能看到社工的身影。
一个普普通通的休息日,已经3周无休息的社工唐梦雅原本打算好好收拾收拾家,给孩子做点可口的饭菜,整理心情,准备迎接新一周的工作。但从刚刚接到上级下达的疫情大数据,连忙从家来到社区工作岗位,进行核实排查,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