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好帮手城市治理新抓手
健康码真管用
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小经厂胡同的安定门街道分司厅社区居委会,一名住户在扫码“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用手机扫码,凭绿码进入。如今,扫描健康码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出入社区、公司、商场,或乘坐交通工具甚至去菜市场买菜时的习惯。
小小“健康码”,像一张随身必备的“生活通行证”,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方面派上了大用场。植根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健康码”,正在替代传统证明方式,助力防疫期间人们安全有序流动。据不完全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31个省份已陆续实现健康码全覆盖。
健康码是怎么出现的?它如何实现“一码走天下”?在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共治理中发挥什么作用?
“码”上通行很便捷
拿出手机,进入某社交平台,点击“贵州健康码”小程序,进行本人信息扫码登记——61岁的贵州省贵阳市市民王英华对这套“程序”烂熟于心。不管是去公园遛弯,还是去菜市场买菜,他都会先拿出手机如此操作一遍。
“有了健康码,一扫就可以看出健康状况,不用像以前那么麻烦了。”王英华说,在没有健康码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进出小区、医院、公园等都要登记个人姓名、住址、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太不方便,也没别的办法”。在疫情严重时,一医院,排了半小时队才进门。
如今,健康码已成为人们就医、工作、购物、出行时的重要工具。这种“码”上通行让人们出行更方便快捷,也使常态化背景下的疫情防控更高效、城市运转更科学有序。
“当看到健康码,特别是看到居民扫出绿码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安心。”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闫岩从今年春节开始就在社区防控卡口值守,前些天才撤下来。和很多同事一样,扫码带来的变化,让她印象深刻。
闫岩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景山街道负责返京、返回人员排查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值守的下沉干部、志愿者共计余人,以往他们的主要精力用在通过“敲门行动”、电话等进行人工排查、手动登记居民信息。
今年3月初,健康码开始在北京使用。这不仅减轻了闫岩和同事的工作负担,也让工作效率大为提升。她举例说,依靠健康码和居民出行码配合,工作人员可以快速了解相关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流动人员情况、居民陈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让疫情防控更精准。
统计显示,如今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基本实现了健康码全覆盖。人民智库近日通过互联网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