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景山 >> 景山旅游 >> 深度关注丨文化之轴
白癜风能医得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确定为申遗项目

文化之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李云舒

制图/张寒

年,元朝在北京兴建都城。此后,虽然几经朝代更迭,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始终清晰可见。从钟鼓楼一路往南,途经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天安门、正阳门、永定门……这条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中轴线是北京的灵魂和脊梁,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8月7日,在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透露,国家文物局党组近期研究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上,有哪些文化遗产,申遗进展如何?保护中轴线的文史和社会意义是什么?为何说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文明和文化传统的多元性与独特性?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

《周礼·考工记》中,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都城北京正是按照这个布局建造的。

多年前,忽必烈把都城定在元大都——北京,并以积水潭东北岸的一点为中心,由该点向南形成中轴线,确立了宫城的位置,开始建设。从元大都奠定基础开始,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形成。元、明、清三朝,北京中轴线的创立、发展、强化,和它对三千年前周代都城秩序的尊重,清晰地表达了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延续。

直到今天,从景山眺望,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还在。天安门、天坛、钟鼓楼,这些建筑仍在城市的最中心,装点北京城壮美的天际轮廓线。

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南端点,是京城外城最重要的城门,寓意为“永远安定”。永定门公园里,有一条用大石板铺成的笔直御道。明清两朝,这条中央御道是皇帝驾临天坛祭天或到先农坛祭祀的必经之路。而如今,从永定门御道北望,中轴线将永定门到正阳门连成一条完整的文化遗产风光带——由一系列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井然有序、气势恢宏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

“在这个长达7.8公里的方圆空间里,形成了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五位一体的中轴线城市文化风貌,蕴含着从古到今劳动人民创造的、动人的文化与历史。”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示。

在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看来,北京中轴线还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他指出,天坛供奉昊天上帝,先农坛供奉风雨雷电、名山大川、河神水神、农神、岁神等,绮望楼供奉孔子,正阳门瓮城中东侧供奉关帝爷、西侧供奉观音,景山万春亭供奉毗卢遮那大佛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承载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承载着中华民族中和位育的理想诉求,承载着别异合同的礼乐文明……北京中轴线反映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在不同时期留下了不同的痕迹。

“北京中轴线是一个古今交融的产物,是一个活着的遗产。”吕舟说。

申遗文本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翻译工作,将在年2月1日前正式提交

中轴线申遗的最新进展如何?据吕舟透露,目前,申遗文本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翻译工作,将在年2月1日前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开始推进。年6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并对大高玄殿、北海万佛楼和阐福寺等一批重要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确定北京中轴线申遗核心区总面积.86公顷,涵盖60%的北京老城面积。

十余年的准备时间并不算长。吕舟解释,北京中轴线涉及的范围广,北京现存老城的全部范围都有所涉及,因此需要大量时间来做工作。对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内涵没有充分发掘,就无法讲好北京中轴线的故事。此外,改善保护状况、立法也需要时间。

立法是申遗工作的重要一环。今年5月,《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了谁来保护北京中轴线、怎样保护北京中轴线、如何让中轴线活起来、公众如何参与中轴线保护等内容。

今年6月,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条例》有三个突出特点——

价值优先。世界文化遗产特别强调突出普遍价值,强调遗产对全人类文明的贡献。《条例》对中轴线的价值进行了总结提炼,固化了这方面的成果,并对最新的考古成果、能够支撑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内容进行了体现。

整体保护。整体,意味着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周边的环境,这也是最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为此,相关部门划定了遗产区、缓冲区,并针对整体保护在《条例》里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规定无疑将全面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故宫建筑群及其外围环境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至上。近几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强调文化遗产的公众参与,文化遗产要为民惠民,要靠人民群众来保护和发展。整个《条例》第三章都在讲公众参与,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参与到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总的来讲,《条例》对中轴线申遗是加分项,对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是有力推手,对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是有力的法治保障。”陈名杰说。

近年来,北京中轴线及周边多处在进行建筑修缮、环境整治,完成了对太庙、社稷坛、天坛、景山等一些中轴线沿线上的重点文物的腾退工作。

“通过各部门集中发力,取得全领域多点突破,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介绍,目前,景山寿皇殿建筑群已修缮开放,中轴线南段御道景观整体贯通并开放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先农坛“一亩三分地”恢复展示。这条拥有悠久历史的壮美中轴线,正在新时代重现辉煌。

随着一批重点文物、古建筑经过腾退修缮恢复历史风貌,文化之轴正焕发出新生机

立秋刚过,巍然屹立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格外庄重大气。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今年6月,北京正阳门箭楼历经一年修缮,褪去围挡,亮出真容。

登高俯瞰,自正阳门向南约3公里,一条开阔的仿古御道延伸至永定门,两侧大树纵向成列,绿意盎然,烘托出中轴空间景观序列,形成了南中轴线正阳门与永定门之间通透的绿色视觉廊道。

沿正阳门向南,中轴线东侧的前门地区,有一处隐藏的“小江南”——三里河公园。碧水、红花、青墙、灰瓦……这里街回路转,曲径通幽,狭长的水系中,许多锦鲤来回游动,既有江南水乡的意韵,亦有北京胡同的风情。

三里河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于年形成,河道纵横。在《明史》中有专门记载,居民沿河而居,戏楼、会馆错落其间。但到了清末,随着人口增加及新的泄洪通道形成,三里河逐渐被填平,最终消失。

年8月,北京启动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依据历史的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让三里河重现于世。

“这里有一种自然、古朴、人文的美。”专程来到三里河公园打卡的游客高阿曼告诉记者,三里河公园已经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宝藏旅游地”,“景观河很清澈,建筑古色古香,让人恍惚之间以为来到了江南”。

距离三里河公园仅几步之遥,便是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颜料会馆,又名平遥会馆,由明代来自山西的颜料商人、桐油商人创建,是京城较早的商业会馆之一。会馆“前庙后馆”的格局便是明清会馆建筑常见的形制。

7月19日,颜料会馆内音乐悠扬婉转,鼓点铿锵激昂,观众喝彩声不断,一场精彩的文化演出正在上演。据了解,年7月起,北京市东城区对颜料会馆等一批会馆旧址进行文物活化利用,一系列涵盖歌曲、曲艺、民乐、魔术、杂技、评剧、河北梆子、北京曲剧等多种艺术门类的演出在此轮番上演。

如今,以会馆的戏台为中心,这里变成了看戏的好地方。记者了解到,未来这里的亭台水榭间,还将上演各类小型沉浸式演出,让游客感受到古老的戏曲唱腔在古朴优雅、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中得到最为原生态的彰显。

中轴线申遗,让老北京焕发新生机。沿着这条文化之轴缓步而行,仿佛可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线、生命线。

“好几次走过这些地方,只看到了零碎市井。这次真正沿着中轴线逛了一趟,才意识到之前被忽略的传承千年的规划和其中的智慧,有一种‘觉醒’的感觉,现在再走过平凡街道也觉得很有味道。”高阿曼说。

申遗唤起了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文物保护的自觉和责任

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一些人对此产生疑惑:北京是全世界唯一拥有7处世界遗产的城市,中轴线上的故宫、天坛已经是世界遗产,为何中轴线还需要申遗?

“在申遗过程中,我们对照世界遗产保护的标准来审视北京中轴线这7.8公里,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故宫只讲故宫,天坛只讲天坛,钟鼓楼、太庙等甚至可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社会有很像样的展览。目前的申遗文本中,整个中轴线沿线确定了多处核心遗产点,但这些核心遗产点的价值展示尚不完整,更缺少有整体对7.8公里中轴线完整的遗产价值阐释和展览。”北京市政府参事、文化遗产专家于平告诉记者。

于平举例,在遗产相互割裂的情况下,观众走进故宫,看到的可能是皇家建筑群、是故宫自身遗产价值的展览介绍,但是故宫与中轴线遗产价值的关联、对中轴线遗产价值的重要贡献,展示介绍远远不够。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天坛,只注重强调它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和它的祭祀功能,而忽略介绍天坛的选址和祭祀礼仪是中国古代传统都城建设“以中为尊、左右对称、郊外祭祀”等中国传统都城规划与祭祀礼仪的实证,是中轴线上重要的核心遗产点,等等。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吕舟看来,7.8公里的中轴线就是一个体系,包含了很多内容,应该共同来讲一个故事。

从元朝营建北京时附会了《周礼·考工记》的都城形态起,北京中轴线讲述的正是一个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故事。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元、明、清这些朝代的政权都在中轴线上延续发展,这就是多元一体国家文明形成的过程。”吕舟表示,中轴线是一个特别丰富的载体,它能讲述为什么我们各民族之间团结在一起,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和文化规范。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申遗唤起了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认为,申遗的过程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魅力的过程,“中轴线展现的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通过与世界的交流,我们也能更加自信,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

先农坛、社稷庙、万宁桥……漫步北京中轴线,这条见证了中华文明脉络的古老长道,正生机勃勃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