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苦读为今朝,今朝又是高考潮。
潮去献出黄金榜,金榜题名魁中高。
高中魁首的莘莘学子,报考志愿首选无疑是北京大学。恰最近读中国文学史民国时期的文学界各大家,比如鲁迅、胡适、林徽因、冯友兰、季羡林等,大都与北大有比较深的渊源,故将北大的前世今生结合北大校址变迁、历届北大校长更换而进行探究,愿带天下学子、知识分子等有兴趣者再穿越而去,探访那北大大学堂的百年历史。
北京大学西门牌匾现在大家公认的北大历史为年京师大学堂成立,有人认为(比如冯友兰先生)应该从汉朝的太学算起,对此季羡林并不反对。如此北大的校史就延伸了两千多年。还有人认为京师大学堂成立后的4年即年京师同文馆并入其中,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也可为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北大历史可以再向前延伸36年。
总理衙门里的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是大清朝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由恭亲王奕倡议和支持下,在同治元年(年)设立,位于总理衙门内,学生初为少年八旗子弟,后为正途人员,如举人、优等贡生等,初主要教习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等,后增加课程世界地理、数学几何、化学等。同文馆的目的主要是选拔朝廷译员、外交官员等,故而考试优等者升官,步入仕途。
总理衙门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新式学校,但不能算是体制完备的学校。但其仍旧为北京近代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提供了借鉴,打下了思想和制度的基础。
外国教员与大清学生上课情景公主府的京师大学堂
年7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成立京师大学堂,位于景山以东的沙滩后街,明代的马神庙路北、清乾隆四公主和嘉公主已空闲的府邸,即今东城景山东街。由孙家鼐任第一任管学大臣(大学堂总监)。
京师大学堂梁启超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为北京大学第一个章程,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其办学宗旨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期初只招收官僚子弟及各省中学堂毕业生,仅开设诗、书、易、礼、春秋等课堂。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孙家鼐等在和嘉公主年,受拳民进京的冲击,京师大学堂被迫停办,八国联军后又在此扎营。
年,清政府恢复办学。由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大学堂总监)。
年,京师大学堂首次选送39名学业优秀者赴日本、欧美留学。
至年期间,京师大学堂发展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成为一所出具规模的文理科综合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学校的雏形,这期间又经历了八国联军的蹂躏,而一度停办。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变法失败后只有其得以保留,在慈禧太后不确定的政策下得以存活,也是一个民族奇迹。其从创建伊始,就承担着深深的民族责任,又屡遭波折而一度停办,其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文化担忧和文化自卑。
更名后的北京大学
年,辛亥革命爆发;
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更名伊始,即刻按新式去封建化的改大学堂总监为大学校长,袁世凯聘严复出第一任校长,孙中山、梁启超出席并做了演讲。
国立北京大学旧照至此,一所现代教育、体制完备的大学基本完善,惠及全中国。北京大学虽冠以“国立”二字,且严复虽受聘于袁世凯国民政府,但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经费一度紧张到无以为继,幸经严复多次向银行筹借银两而勉力维持;但又遭多次被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各种理由拟予以解散,严复两次上说帖据理力争提出北大改革方案,加之北大师生学潮抗议、抗争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教育部才未能得逞。
年10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制定《大学令》,经由教育部公布,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自此,大学毕业称为学士,取消科第的奖励方法。因北京大学是当时唯一的国立大学,《大学令》实际为北京大学的基本章程(第二部章程),也规定了北大的教育方针。
同月,严复正式辞去校长职务,之后章士钊、何燮侯、胡仁源先后担任北大校长。第一任北大校长严复所译《赫胥黎天演论》及其为北大的续命、改革和发展为中国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但民国初年政治和社会动荡下,北京大学当然也被卷入其中,但动荡的北京大学,仍秉承着不变的历史责任。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其办学宗旨一直未变,就是希望培养出为国为民的新时代大学生。
严复及其译《天演论》紫禁城神武门的北大红楼
年,新建北大红楼。北京大学在东城今沙滩大街(五四大街)的东部,紫禁城神武门即北门以东的京师大学堂汉花园新建校舍,为四层砖木结构大楼,地下一层,坐北朝南横长条的布局。因大楼墙体多用红砖砌成,故称为“红楼”,于年竣工,本想用作宿舍,建成后主要作为校部、图书馆和文学院文科教室,即为北大一院文学院。红楼在地理位置上是多方面的中心,四通八达:东通东四牌楼,西通西四牌楼,故宫、景山、三海,南行不远是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北行不远是地安门、鼓楼。红楼西侧为北大二院即理学院,仍在四公主府邸京师大学堂。红楼南侧为北大三院即法学院,在北河沿大街现民政部处。
北大红楼,现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针对北大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状态,蔡元培便以自由主义教育家的宏大气魄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革新北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大学为模式创办一个“学术”与“自由”的最高学府,终使得北大成为近代革命、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学术之新,思想之新,担起近代中国崛起的重任,从而开创了北大校史的辉煌时期,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蔡元培校长至年,蔡元培担任校长十余年。生逢乱世,蔡元培也难保其身,故其曾先后21次辞去北大校长职位(期间刘哲、李煜瀛、陈大齐等先后任职)。蔡元培在位一天,就要谋其政,其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拘一格降人才”,于是将梁漱溟、胡适、刘半农、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大家搜罗在一起,乃至毛泽东主席都曾在北大图书馆任职。在蔡元培任校长的十余年间,那时的北大,群星璀璨,学风开放,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吹响了新中国的号角。正是因为那时的北大让国人如此深刻,才使得很多人忘了第一任校长是严复。
蔡元培先生塑像年,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一直担任到抗战胜利,成为民国时期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蒋梦麟在北大低谷时入主北大,让北大再次崛起,对北大有非常大的贡献。
蒋梦麟校长年,因卢沟桥事变日本彻底进军华北。9月北京大学奉令南迁至湖南长沙,11月与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胡适为文学院院长,顾毓琇为工学院院长。
西南联大时期的北大
年2月,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并没有另设校长,而是由北大蒋梦麟校长、清华梅贻琦校长、南开张伯苓校长三位校长组成的常委,轮流当值为西南联大校长。西南联大是我国高教史上最杰出的一所学校,她虽然只存在了8年,但璀璨耀眼,西南联大先后毕业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的元勋。“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遇难者哉。”
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重回北平的北大
年7月,抗战胜利后,北大回京复校。由胡适担任校长。胡适致力于于北大之全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
胡适校长年底,解放军马上和平解放北平,汤用彤代理校长。原本计划南迁的北大经教授会决议否定而得以留下,大多数学者留在了北平。
汤用彤代理校长年,马寅初担任北大校长。
马寅初校长圆明园里的“燕园”
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迁到西郊海淀现在的“燕园”。仍由马寅初担任校长。燕京大学年创办,由美国教会与晚清所创办的三所教会学校即北京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及通州协和大学合并而成。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为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司徒雷登。
燕园西门(鸣鹤园西宫门)“燕园”曾历经清王朝皇家园林畅春园、圆明园、春熙园、淑春园、鸣鹤园、敬春园、春和园、朗润园、承泽园、蔚秀园等园的易主、改建的变迁。最早这里是明代米万钟的“勺园”。后面的简单历程为:清乾隆把春熙园赏给了大学士和珅,和珅再次修建了“淑春园”,和珅死后,淑春园被分为两部分,西部为嘉庆五阿哥惠亲王绵愉的花园“鸣鹤园”,面积较大,现已无存,唯留西宫门即为现在北大燕园的西校门,其上的“北京大学”横匾为毛主席题写,另外未名湖、湖中石舫均是和珅时所建,而遭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的遗迹。
毛主席题字北京大学燕园石舫这片皇家园林屡易其主,几经兴衰。至年,由燕京大学从清朝醇亲王后人和大军阀陈树藩、徐世昌等人手中买下,并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规划,建成后来的燕京大学。由于这样的历史经历,燕京大学掌故特别多,如现在的办公楼,原名“贝公楼”,是由Baker捐建的;未名湖得名是“园中有一湖,景色绝胜,竞相提名,皆不适,乃名之曰‘未名湖’。此实由余发之。”;未名湖中岛亭,当初叫“思义亭”,由美国《生活》和《时代》两大刊物的创办人亨利路思捐建的;未名湖边,有一松竹掩映的幽雅建筑,今称“临湖轩”,当年为司徒雷登所居住,其名字由谢冰心所命;博雅塔其名是根据燕大任教的美籍教授博晨光的名字命名的。博氏是“哈佛—燕京中国研究社”(简称哈佛燕京学社)创立时期燕大一方的负责人,也是冯友兰初入燕大及该研究社任教的引荐人。
燕园全景未名湖与博雅塔未名湖的翻尾石鱼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北大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学院;北大法律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从此,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学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学文理两科的扎实基础。
如今燕园的博雅塔之后的20世纪,北京大学校址未曾变化,但校长已换届多人(陆平、周培源、张龙翔、丁石孙、吴树青、陈佳洱)。其中经历了解放后的思想改造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运动、三年灾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革等一系列知识分子的思想、学术阶段。终于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年新世纪伊始,与元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由许智宏担任校长。之后北大启动了“元培计划”,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也希望北大启动的“元培计划”能让现在北大大量的出国留学热降降温,希望北大出国留学能归来,为祖国的复兴再次担当民族的脊梁。
如今的北大西门和出人的学生后记
穿越百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北京大学几易校址,几度春秋,但其济世救国的情怀一直未曾有变,每一任校长都延续了这种家国情怀,才使得北大屹立于中华民族的脊梁,一直引领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