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开幕,当天下午,年中国科幻大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隆重召开,论坛邀请2位院士、1位外籍专家以及30位行业专家,共探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论坛上沙龙环节非常的接地气,中小学校长及老师与科普科幻作家一起探讨如何有效的培养青少年的科普科幻创作,真的是热闹非凡。感兴趣的小伙帮们,快跟随我的脚步,看一看都聊了什么吧!
图注: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周群(左一)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组委会负责人李凌己(左二)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陆建伟(中)科普与科幻小说作家凌晨(右二)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张蓉芳(右一)
沙龙环节,中小学校长及老师与科普科幻作家一起探讨如何有效的培养青少年的科普科幻创作,据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组委会负责人李凌己透露,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已突破30万人,而且在11月8日截止报名前,有望冲击35万人,从第一届发展到这个规模,反映了同学们对科普科幻创作的热情。陆建伟校长也建议要将科普科幻的教育工作进入校园,落到实处。周群、张蓉芳老师也提到高考作文中不断出现科普科幻方面的影子,想办法让孩子们进行科普科幻写作,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知名科幻作家凌晨老师分享了如何把科幻作文写成新八股,认为孩子们热爱科学,认为科学有魅力,才会对未来科学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更好奇。
以下是沙龙环节的发言全文。
周群: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周群。跟上一组比,上一组对谈内部称之为男团,一水的男老师、男作家,我们这一组是混搭,混搭式干活不累,而且身份上也有混搭。像我们这两位风度翩翩的男士,他们两位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校长,有一位校长其实还有其他的身份,具体的身份可以去百度。我们还有科普科幻作家凌晨老师,张蓉芳跟我一组都是来自于一线的老师,特别是近期暑假期间我们今天开会有介绍的连续举办的16讲的科普科幻分享会的这些老师,今天有深圳、北京的老师都过来了。这个混搭一点都不累,而且我们的话题也会很集中,我们其实就谈一个话题,就是今天我们这一场的主题“如何有效培养青少年的科普科幻的创作”,培养他们的这个能力。之前敖雪丹校长从学校的角度,我们这边更多偏重于读写,我们怎么为学生创造条件等等。第一个先请李凌已校长,他其实除了担任学校的校长之外,其实也是属于我们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承办方的领导,有请李校谈一谈你们承办这个大赛今年是第七届,在这个过程当中,从您的角度应该能观察到我们的孩子在这七年当中,其实肯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管是从他们的科普科幻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大赛对我们学生的影响都有什么?请您这个角度聊一聊。
威海紫光实验学校校长李凌己李凌已:感谢周老师。第一,这个大赛是从年开始的,今年是第七届,昨天下午这个大赛参赛人数接近25万人,昨天晚上告诉我已经突破30万人,冲击35万人看来问题大,这是我们限定人数条件下,为什么限定不在这儿讨论。从第一届不到一千人,到现在控制不住人数,反映了同学们对科普科幻的热情,尤其是对科幻的热情。第二,实际上孩子们整体质量在提高,整体作品水平有提高,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想象力没有达到科学现有的前沿水平,当然听专家们说的,好像很多作家写的也有偶尔达不到前沿科技水平的,我心里稍微安慰一点。陈老师给我一个安慰,达不到前沿水平是正常的,但是我不能这么想,因为我是做教育的,刚才跟陈老师还在讨论,怎么样把科学教育实质性推动一步。从比赛的角度,同学们、学生们的科幻或者科普的写作的热情这几年真的起来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是真的起来了。从我们的角度希望这一个热情尽可能维持下去,巩固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让孩子们热爱科学,热爱科幻,这是我们想做的一些工作。
周群:本来这个论坛还给我们一个题目,其实让我们聊一聊关于中高考跟科普科幻的关系,几句话带一个背景,中高考这几年确确实实都有科普科幻的影子,比如说年的时候大刘的作品进入了高考二卷,前两天南京十三中曹文君老师没有办法来大会,语文课的指导是有科幻题的,还拍了图过来。可是我们一线的老师了解一下,不太愿意一下子请了高大上的话题,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科普科幻的阅读能力、想象力,没想到特别功利的目的,一线老师既愿意孩子们考的好,更愿意从根上去培养,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话题的背景。我想邀请我们陆老师,陆老师还有中科院的身份,也是校长,我们中科院附属学校的校长,中科院从长远的角度发展孩子科普科幻的创作也好,还有更为丰富的能力也好,您这边搭了怎样的平台,怎么搭平台?怎么创造氛围的?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陆建伟陆建伟:谢谢周老师。实际上参加这个活动主要目的是学习的,刚才听了敖雪丹学长介绍他们的工作很受启发的。周老师所说的各校各的招,我们学校是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科学院强大的资源就是我们的背景。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做得就是一件事,用一句老话讲无为无不为,学校不刻意做什么事,学校只是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个氛围,引导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去发展自己,这也是符合咱们基础教育,全面育人育全人的要求,把科学两个字,全面育人作为抓手来作为推动。就像过去一年多,咱们国家陆陆续续推出一些政策,围绕着基础教育的发展一些要求,比如说上个月13号有一个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的主题方案。昨天教育部还有一个消息就是说,到了明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发布,而且要课标随时发布,要做大的调整。这种环境之下,作为一个学校来讲怎么样适应国家一些要求,把我们的科普科幻工作进入到校园落到实处,我想的话我们有很多的探索可以做的。在我们学校这边来讲的话,第一个把科学院的资源,林群院士坐在咱们会场里面,请林群院士这样的专家到学校里面去,林院士在高一年级开了微积分的讲课,高一的孩子跟院士在学习,院士的课堂、院士的报告、科学家进校园以及科研的前沿只是在我们学校及时传递给学生的。另外我们学生进入研究所去做参观和访问,去做游学和访学,把科学特色的东西给我们孩子们提供。
第二,构建系列化的科学课程和院所在合作,我们和地质所合作流浪地球,就是把我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构造和大板块的运动,以及岩石、岩石圈相关的知识告诉孩子们,最后组织孩子们做一些展示和心得一些表达。像这样的课程我们现在已经有20多个了,陆陆续续还会继续开展,每一个年级在每一个学期都有固定的课程设计。
第三,我们搭建了一个比较好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我们学校里面有两面墙合在一块,将近米长,我们搭了科学必出2.5米高,7本书,孩子课余时间到这些墙上看书,像自然通史、地球通史、宇宙通史、中国通史、竞技通史,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搭建了实验室的平台,科技方仓,微生物的实验室,给孩子们提供平台。生命科学领域实验水平,实验仪器的层次差不多,能够和所里进行对接和我们微生物来进行对接,所以欢迎到我们学校里面看一看,如果用到的话可以申请,可以提供便利。
第四,深挖我们品德教育的实践,把科学家精忠报国的思想深挖出来进入我们的课本。目前做一件事情,把义务教育阶段把所有的课本里面科学知识,都梳理成图谱,之后是跟各个学科来进行对接,包括这些知识点以及科学知识在什么样子的,加上科学院的资源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图谱,就是使我们的科学院一直以来做的高端科普化的结果与义务教育的工作结合起来,我们学校就做这个,润物无声,搭建平台。
周群:我眼前冒出两个字就是豪横,陆校说起来特别有底气,所有的资源都是国内最顶级的中科院的资源。这几年做科普科幻教育推广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感觉,如果是一个学校的校长,比校长还大的官,如果对我们的科普科幻教育支持的话,那绝对力度是开的大。不知道在座的校长带着孩子多搭建平台,我们以前分享过温州12中的彭老师,是带着整个学校来进行升级。再有我们前面16节课,人大附中到海南去了,在当地去做校长,从校长的层面上搭建了学校的规模。我们替孩子们期待,这样的校长越多越好,掌声给二位校长。
陆建伟:如果各个学校、家长老师们如果用到科学院的时候可以联系我,我们可以对外开放的。
周群:两位校长身份不太一样,负责的工作不太一样,但非常重要,给我们搭建非常好的平台,接下来请张蓉芳老师接着说,有了校长再说说老师,张蓉芳是四中的初中部,也是这几年她和她的小伙伴组建了跨学科的科普科幻教育团队,也做了教学的尝试,围绕着我们今天这个话题怎么样培养孩子们的科普科幻的创作,从读、写二者的结合等等这样一个角度结合实战经验跟各位专家汇报。
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张蓉芳张蓉芳:我是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长期跟孩子们在一起打交道,特别同意李校长所讲的,就是在《三体》之后,我觉得同学们特别喜欢科幻,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同学投入到科幻热当中,特别读,特别尝试着去写。包括教材里面也有刘慈欣的作品,我们考试当中围绕着一些,可见国家对这个事的重视,我们觉得特别好。但是我们也面临一个困难,像语文老师来指导科幻作品的阅读,其实就会感觉到有一些困难,按照我们往常的传统的文学的理解去解读带着孩子阅读进行写作,我们会发现丢到科幻作品的精髓,这时候我们就想到了,尤其在吴岩老师、周群老师引领之下,我们就组建了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带着孩子们一起来读、写科幻作品。所以从年开始起,我们融合了北京四中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语文学科,我们有4位老师组成了一个研究小团队,尝试在初中部开始选修课,每周一节,打通学科的边界,以大主题的引领,比如人工智能,太空的探索、人体的探力,这样主题的引领之下,我们通过每一周一节50分钟的课一起来阅读科幻作品与之相关的科幻作品,还会欣赏科幻的影视作品。孩子们遇到一些知识点的时候,我们科学老师就会站出来的解答,围绕这个点来做一些图谱,给孩子们一些引领。如果就某个主题的研究,引导孩子思辨、讨论,对生命认识的时候,我们文科老师站出来引领,因此我们这一堂课有4位老师来上这样的形式。
我们除了读和写之外,我们还会有一些主题活动的设置,让孩子们动起来,别光听老师讲,有阅读课、写作课,也有实践活动课,学生演一个科幻小剧,去年的时候我们做火星移民,孩子们会画怎么去火星,设计一个飞行器,到了火星怎么生存下来,比如说到了火星之后移民成功之后是否发展成文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上了一节怎么查找资料学生课,带着孩子们在计算机房查找资料,通过孩子分组讨论,孩子们一起答辩,一起来说,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我们说孩子们特别喜欢科学,也喜欢科幻,感觉到孩子们的热情。自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也会更进一步融合其他的学科,去融化这些学科的边界,想办法让孩子们科普的写作、科普的阅读更进一步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专家、大咖特别多,也希望得到大咖、专家的指导。谢谢。
周群:还有一个问题提给作家凌晨老师,凌晨老师已经在科幻圈混迹很久了。有一些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科普科幻作品的创作,如何离开新八股,在凌晨老师眼里什么是新八股,这值得研究,下面我们请凌晨老师用专业的角度来教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学生脱离新八股。
科普与科幻小说作家凌晨凌晨:是这样的,提到新八股也是这一段时间,我给科学故事会投稿,另外一个李老师让我去讲课,让我看看学生的创作情况。从学生自由来稿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学生的问题,大学生也是这样,就是大家创作的选题基本上我们都是那几大类,第一,机器人,不叫AI,就叫机器人,机器人和AI还是不同的。还有就是星球大战,同学们超级喜欢星球大战,这也是天性,总得找一个东西来打。这两类占了80%,剩下20%有很少量是涉及到生物题材的,还有很少量的大概就是其他的同学了,基本上机器人和星球大战居多。为什么说新八股,一个题材太狭窄了,我们的科学是融会贯通的,我们未来的科学不是只有星球大战和机器人,大家对题材上对孩子来说,一提到科幻就想到这两类,一个是阅读量不够,一个是对当前的科技技术没有充分的了解,会习惯性的思维这两类。我跟孩子们我们身边是科幻,科学技术是科幻,科学组织方式是科幻,科学的系统也是科幻,其实很多的东西。我觉得对于科学的认知不够,造成这个题材上非常的狭隘,这是题材。
第二,写法,最近去跟学生讲的,不管写到什么程度,最后一定不要说我做了一个梦,我醒来了,这是一个梦。很多的孩子会在结尾说这是一个梦,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是要回到现实,一定要让大家说我这是一个科幻小说我回到了现实,为什么回到现实,你就是写科幻小说。比如写一个未来场景,写50年后的事,一定要把拉到现实里面了吗?作文篇幅很小,最多1字,你还要从现实去幻想,最后再回到现实,多浪费篇幅,为什么不直接讲一个未来。我自己的写少儿科幻小说,三四千字,上来就是一个未来的场景,不去做一个设置,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套路,这个套路请老师让学生们改过来,不要这个套路,不要看到我做了一个梦,明天是美好的,要为明天而奋斗。这不是一个新八股文,这个帽子不要再有了,要告诉孩子,如果要幻想未来的一个场景,就好好幻想未来一个场景,未来一个世界,不要找回来。这是我实践中的提出一个问题,当然还有别的东西,要展开聊很长。
还有一个新鲜度,我们前两天碰到一个少儿科幻的作家,他就是在大学里开科幻课,我很兴奋,你写科幻作品讲科幻课,讲科幻电影,我说这样很好,他说没有,讲科幻电影孩子在下面睡觉。当你说这是一个兴趣的时候他们很开心,说是作业的时候天然抗拒心态,要注意方式方法,一个是考试,这是一个很重要,小说进课本会变成什么样,要一个阅读理解,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刘慈欣开玩笑说,我不知道怎么写的,要告诉我怎么写,总结出一个中心思想,我很怕这个东西。
周群:从这个观点不谋而合,不愿意说中高考如何如何,这件事很重要,不要建立对立的感觉,还是要从根上培养我们的孩子。
凌晨:为什么讲科幻,提科幻,就是希望孩子们有想象力,就是希望了解现在的科学科技,其实最根本的热爱科学科技,我觉得科幻的本质不是让他天马行空去胡思乱想,而是感觉到科学有魅力,因为有科学的魅力,热爱科学,未来科学怎么样。
周群:凌晨老师在表述新八股当中已经提出了建议,时间有限,我们有很多小朋友和高中的学生挺不容易的,让大家给一点寄语,说一说科普科幻的写作以及阅读有什么期待?
李凌已:我一个建议,勇敢的去写,努力去写,非功利的去写,为什么非功利?因为喜欢去写就够了,至于能不能发表不重要,你写多了,读多了,同时多反思,多学习,你的作品就有成功的那一天。讲创业的时候有一句话,创业失败是必然的,坚持创业成功也是必然的,这句话用在科幻写作也是这样,科幻写作失败是必然,坚持写作成功也是必然的。
陆建伟:就八个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干。
凌晨:我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今天听到有一个院士说,他编了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你们先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史,你们才能对现代的科学有感情,觉得它很亲近,很有意思。
张蓉芳:北京四中前两年办了一个科幻阅读周,我们学校挂出两个标语在这里念给大家,探索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畅想未来,才能创造未来。
周群:我还是代表老师,我们还是继续努力,因为任重道远,当然也特别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专家和更多的好校长,大家一起努力把青少年的科普科幻教育事业能够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谢谢各位。
(该稿件为年中国科幻大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沙龙环节的对话内容)
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旨在引导高中生追求和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搭建展现新时代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想象力、创造力与写作能力的平台。
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累积参赛学生达数十万人,优秀获奖学员数以千计。活动影响范围广,参与面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众多中学认可,千余所中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赛事活动;学生获益良多,培育了一批青少年科普科幻创作人才,对于传播科学精神与知识,繁荣祖国的科普科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等你,在未来》书籍展示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与科学普及出版社深度合作,出版科普科幻优秀作品集《等你,在未来》,收录历届大赛全国一等奖优秀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