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能治疗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103/8557257.html
北京的风水龙脉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北京城的风水龙脉。

在说北京的龙脉之前,我先给大家大概介绍下什么是龙脉?咱们整个国家的龙脉是哪儿几条?

什么是龙脉呢?它就是随山行走的气脉,就是指起伏的山脉。因为山脉蜿蜒起伏,千变万化的形态,使得它在很多方面都与咱中国人所理解的龙的样子很相似,所以在中国风水学上就把山脉比喻成了龙。而龙一般就是指地理脉络,其中江河是龙自身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古人认为,通过龙脉可以判断出建筑的因果吉凶。

龙脉的分类,就想一棵大树一样,有根龙,干龙,支龙,叶龙之分。在风水学中,公认昆仑山是咱们国家的“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根龙,它从昆仑开始发源一直延伸到世界各地。从昆仑山向东延伸出了3条最重要的干龙,分别是北干龙,中干龙和南干龙。而其中北京的位置就在这条北干龙之上。自昆仑山到燕山,这条蜿蜒曲折的巨大龙脉横卧于中国北方,从昆仑山而来的这股龙脉之气,全部凝聚在北京天寿山,也就是皇城的靠山之中,龙脉行到此处,则气止结穴了。

在年,元朝的政治家刘秉忠,秉着“自古建邦立国,先取地理之形势,先王脉络,以成大业”的原则。他亲自带队,跋山涉水,顺着这条龙脉寻找龙穴,并在那里定位了元朝的皇宫,开始营建元大都。刘秉忠这人,精通“易经”且深得忽必烈的信任,据说连元朝的那个元字都是他从易经中找到给起的名字,取得是“大哉乾元”之意。其中他有位徒弟,就是元朝著名的水利学家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这两位大仙儿自从发现了这条藏风聚气的龙脉,也就是燕山山脉以后,就以此作为了整个都城的靠山。而在此时,他们还发现在这条龙脉上的,也就是玉泉山方向流出了一股的水系龙脉,是从玉泉山流到了翁山湖(现在的昆明湖),并在那里潜入地下,然后在万岁山(就是现在的北海琼岛)又流了出来。如果能把这股龙脉引进京城和皇宫,并以此作为当时皇宫的靠山,这样一来呢,城也有了龙脉靠山,皇宫也有了龙脉靠山,并且还做到了和昆仑山一脉相承。一举多得。

那如何把玉泉山的水作为龙脉引导到京城和皇宫呢?刘秉忠和郭守敬经过多年的设计和建造,通过“明”和“暗”两种方式,把这条龙脉引进城里。这“明”的方式就是在地上,通过人工开凿水渠,把玉泉山的水引入京城,经今天的太平桥大街南行,东转,再经今天西四南大街的甘水桥,太液池,流入大内,在经过皇宫正门的围桥(也叫作周桥)流入皇宫,从此让皇上喝上了来着玉泉山的水。然由于此水来自西方,五行中西方属“金”,所以就被叫为了“金水”,这样就有了金水河一说。

在风水学上对住宅的讲究,要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站在朝南开的大门前,面朝南的方向时,相对的左手方向是东,在东面要有流水,即青龙。右手方向为西,哪里要有大道,即白虎。前面要有池塘,即朱雀。后面要有丘陵,即玄武。而其中这青龙是四灵自首,具有统治地位,所以要给皇宫配上青龙,于是二人就修建了河道。将什刹海,积水潭的水,引到今南、北河沿,绕宫殿东侧,一直引到了通州的通惠河,并由此向东南方流去,这样皇宫的东面就有了龙脉的延伸,也就有了青龙。这条青龙名字叫“御河”也叫“玉河”。就是现在南河沿北河沿大街。

这是明的方式,那暗的方式呢?刘秉忠通过山向走势和地壳结构分析,通过做相应的水文调查。发现这玉泉山的水在地下是一直从西北向东南流动的,这就是条地下的龙脉啊。刘秉忠通过此脉络,找到了下游的“龙泉”,并堪定太液池为正穴,决定在此营建“大明殿”,并围建大内,营造宫殿。

到了明朝燕王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的时候,继续沿用了这条地下“龙脉”。但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气,又要废除元代的剩余王气。于是乎,当时的风水师就把明朝的宫殿的中轴东移了一小段,使元大都宫殿的中轴落在明朝宫殿的西面,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从而加以克煞前朝残余王气;明朝还凿掉原中轴线上的御道盘龙石,废掉周桥,建设人工景山。这样,以主山(景山)--宫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门外的大台山“燕墩”)这样的风水格局就形成了。

现在故宫地下龙脉的流经方向是:从紫禁城的西北角潜入地下,再经过经过现在故宫里的慈宁宫,中和殿,文华殿,文渊阁,至大庖井,从东华门向外流出,再向东流经王府井的,然后向东流去。据说王府井的那口井里的水,口感甘甜,这说明它也是这条龙脉上的水。慈宁宫东侧就是就是元朝大内的大明殿,这个大明殿就是“龙穴”所在。

为了证明此处龙脉的正确性,据传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佐证:一是在现在故宫内的传心殿内,有一口大庖井,它是宫内年代最久远的水井。无论天气多么干旱,井水也不升不降,后世皇帝供奉“龙泉井神”就在这里,它是元代专供皇帝饮用的井水。这就是刘秉忠勘测到的“龙泉”。第二个佐证:就是清代乾隆皇帝曾经做过全国水质调查,证明此井水的水质水质和玉泉山的水不相上下,这也说明流经此地的水,是源于玉泉山这条龙脉的分支。第三个佐证就是:在建国后,在对故宫博物院建造地下工程时,工人刚开始挖掘很浅的位置,就开始水流不止,并在哪里发现了柏木桩,从而进一步揭示了“龙脉”的存在。

由于刘秉忠和郭守敬当年对北京城的规划十分完美,所以到了明清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上述就是北京龙脉的一些小故事,今天呢,就先和大家聊到这里,咱们回头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