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晓北京城中轴线的起源,首先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建城的历史。北京城市建筑南北中轴线的存在,所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成就,以及“天轴”观念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而“中轴对应”的理念在黄老无为思想没有出现以前即已形成,并且充分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历史遗留的古城、陵寝、遗迹、器物、图绘、史记等众多方面的资料,我们都可以寻觅到“中轴对应”的痕迹。
这种理念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在冥冥中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和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由此可以证明:商周朝时期在皇城规划建设中,已经灌输“中轴对应”的理念,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国家制度。
《周礼·考工记》图形通过《周礼·考工记》中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到都城中间是宫城,宫城被高大坚固的都城包裹着,形成了对最高统治机关的保护古人巧妙地将“天轴”观念蕴涵和贯穿于城市规划的法理之中,历史上的北京城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北京城中轴线建筑群,依然是“天轴”观念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规划思想的展现。
北京城中轴线北京城中轴线是指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达7.8公里的北京城旧城的核心区空间,中轴线通过其壮丽而独特的建筑景观,来代表首都北京的城市形象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北京城市的南北建筑轴线,在世界历史上都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前瞻性,对城市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的辉煌和文化内涵,而是通过各种建筑形式,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北京历史文脉,呈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古人利用景山的高度和位置,让统治者感叹北京城中轴线的壮丽;让她的后人去欣赏她的美丽、敬仰祖先的英明;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共享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在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这样壮观的景致,保留着这样完整而鲜活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北京城中轴线的魅力。
俯瞰紫禁城紫禁城的“山水融结”——风水中轴
景山是紫禁城的龙穴脊山
山川在城市中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作为宫殿的山峰屏障,来阻挡北风侵袭,镇压前朝,因此,称之为镇山,建于宫殿的北面。《皇都大一统赋》中提到“又有福山后峙,秀出云烟。实为主星,圣寿万年。”意思是要祈求福寿万年,国运长久。
山龙水穴阴阳和谐
历代风水师总是在寻找最佳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古代的帝王。风水说认为“山属阴,水属阳,固山水相对”,有山水相依的环境,生命才会繁衍声息。
紫禁城前的金水河和其背面的景山都是在建造紫禁城的时候按照传统观念的风水思想而设计的,将紫禁城包围在内,使得生气永驻紫禁城中。这就是风水上的“阴阳交济,山水冲和”。
俯瞰景山梁思成先生曾描述:“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穿进城,一线引直,通过整个紫禁城到它北面的钟楼鼓楼,在景山巅上看得最为清楚……”
文字:景山公园刘曌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