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去朋友家的路上,看到一块路牌,庄士敦别墅。前段时间刚好看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这引起我的兴趣,决定去探访一下这位对溥仪人生带来巨大影响的洋帝师的故居。

年,庄士敦在李鸿章之子李经脉的举荐下来到紫禁城,成为末代皇帝的英文师傅。庄士敦是爱尔兰人,牛津大学毕业,他喜欢中国文化并且能讲流利的汉语。很快,年轻的溥仪开始喜欢这位洋师傅,因为他给溥仪带来与其他中国师傅不一样的东西,让溥仪了解紫禁城外面的世界。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剪了辫子,骑上自行车,砍了紫禁城的门槛,戴上眼镜,还有了一个英文名字“亨利”。庄士敦的到来,让叛逆的溥仪心中有种强烈的愿望,他不想待在紫禁城,他宁肯不作皇帝也想出国去看看。溥仪对庄士敦信任而且依赖。年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后逼迫溥仪出宫,溥仪惶恐不安,第一想到的就是找洋师傅庄士敦商议。庄士敦也焦急万分,后来终于联系上溥仪才输了口气。溥仪笔下的庄士敦,比他身边的遗老门更忠诚和睿智。庄士敦想安排溥仪到英国未果,但在他的努力下,英国使馆帮助溥仪前往日本使馆暂居。我想如果没有庄士敦的出现,日本人可能还不会那么轻易欺骗和控制溥仪,或许后来溥仪也不会当什么满洲国皇帝。但历史没有假设,那是溥仪自己的选择。

对于庄士敦,溥仪说:“后来在我眼里,庄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连他衣服上的樟脑也是香的。庄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聪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里最有学问的人。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他竟能在我身上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庄士敦已是我的灵魂的一部分。”

溥仪在天津时总是特别想念庄师傅,他说自己的一生掌握在他人手中亦步亦趋活像傀儡,不知道庄士敦在向溥仪教导西方观念时是不是也无形中作了这个木偶心灵的牵线人。

庄士敦后来回到英国,家中的装饰全是中式。他在伦敦大学当了老师,据说每天在家门口升龙旗。

庄士敦别墅坐落在妙峰山,山上有个娘娘庙,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一到十五有热闹的庙会。而山下有樱桃沟村,庄士敦的别墅就在半山上。远处可以看到栖隐禅寺。这座寺庙是辽代所建,耶律楚材的老师万松老人在这里弘扬佛法。北京砖塔胡同的正阳书局里还有座万松老人塔。庄士敦的著作里有本《佛教中国》,我想他选择在栖隐禅寺下建这座别墅是不是要隐居山林,参悟中国文化呢。

溥仪大婚那天,授庄士敦一等顶戴花翎,庄士敦兴奋异常,专门做了一套清朝官服,在樱桃沟他的别墅前,以溥仪手书“乐静山斋”为背景拍了照片,寄给他的亲友。

庄士敦的别墅刚刚修缮,还有些建筑材料堆在门口。跟我想象的大宅院不太一样。过去但凡有点地位的人都是四合院,庄师傅把房子建成了一排。不过原来是不是曾有跨院就不知道了。门口设计得像是亭子。庄士敦作过颐和园管事,而且那时在颐和园里的湛清轩居住。给溥仪当英文老师是在紫禁城的养性斋,溥仪专门为洋师傅准备了一个房间休息,累了可以住在宫里。这是何等待遇。所以见到庄士敦别墅这样子倒也不奇怪。因为在山坡上,远眺山峦起伏,溪水蝉鸣,鸟语花香,等周围完全修缮好,山清水秀的环境确实不错。

来妙峰山游览,庄士敦别墅是个附加项目,顺路过来看看,这位洋师傅影响过溥仪的一生呢呢。

回到城里又去看了看油漆作胡同一号,那是庄士敦刚来紫禁城,内务府在景山后面为他租了个宅院。里面已是断壁残瓦,不过一提庄士敦,胡同里的大爷大妈都知道。溥仪去天津后,庄士敦搬到张旺胡同15号,这里已变成大杂院,看不出哪里是庄师傅住过的院子。倒是门口的宏恩观旧址已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元代古寺,后成道观。年故宫失火,庄士敦告诉溥仪他住的地安门忽然开了很多间古董店,溥仪怀疑太监监守自盗,于是遣散了一千多名太监。太监出宫后大多在宏恩寺养老。问题是,遣散太监这事儿,溥仪是跟主张改革内务府的庄士敦商量的,他怎么会住在这里呢?和油漆作胡同一号不同,张旺胡同口的介绍里确实有庄士敦的记载。

历史就是这样,沧海一粟,庄士敦是个匆匆过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770.html